[發明專利]一種污泥干化臭氣處理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68847.5 | 申請日: | 2021-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157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9 |
| 發明(設計)人: | 鄭理慎;祝雅杰;宋旭;陳志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南方環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85 | 分類號: | B01D53/85;B01D53/75;B01D53/48;B01D53/5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周友元;劉明星 |
| 地址: | 511400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泥 臭氣 處理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污泥干化臭氣處理方法及裝置,污泥干化過程中產生的高濃度含硫含氮臭氣先進入生物洗滌池,臭氣中的大部分含氮污染物和部分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被吸附降解,初步凈化的臭氣進入生物滴濾池,臭氣中的含硫污染物和剩余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被附著生長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吸附、吸收、降解,臭氣得到充分凈化后排放,其中,生物洗滌池的噴淋液來自污水好氧池的泥水混合液,反應后的洗滌液被排入污水好氧池上游的污水缺氧池,生物滴濾池的噴淋液來自污水二沉池的出水,經滴濾填料層下落的濾液被排入污水好氧池。本發明將污泥干化臭氣處理和污水處理充分結合,在不影響污水處理效果的情況下,提高了臭氣凈化效果,減少了投資運行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廢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污泥干化臭氣處理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污泥熱干化工藝在污水廠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污泥干化過程中產生的臭氣處理也一直是業內的研究熱點。該臭氣不僅污染物濃度高,而且成分復雜,根據文獻調研,污泥干化產生的臭氣主要污染物有氨氣(NH3,89%)、醛酮(AK,4%)、甲硫醇(Me-SH,3%)、揮發性脂肪酸(VFA,2%)、硫化氫(H2S,1%)、醇類(Alcohols,1%),主要致臭成分為甲硫醇、三甲胺、氨氣、甲硫醚、硫化氫、乙硫醇、醛酮。此外,高溫、高含塵量等問題也進一步增加了廢氣預處理難度和成本,70~150℃的氣溫不能直接采用生物法進行處理,且粉塵容易堵塞管道和設備,因此必須先進行降溫、除塵預處理。
目前,生物處理技術(包括生物滴濾、生物過濾、生物洗滌等)在除臭領域的應用已經非常成熟,具有投資運行成本低、維護管理簡便、無二次污染的優點。對于濃度較高、成分較復雜的臭氣處理,一般采用多級串聯工藝。傳統生物洗滌池一般需要配套建設再生反應池,將吸附、吸收了污染物的洗滌液通入再生反應池,再生反應池在曝氣條件下將洗滌液中的污染物進行生物降解而得以再生,再生后繼續作為洗滌池的噴淋吸收液。生物洗滌池需要廢氣中的污染物達到一定的濃度才能維持洗滌池內活性污泥的存活,而一般市政污水廠產生的臭氣污染物濃度不足以供給微生物使其充分生長,導致生物洗滌池難以持久運行,且再生反應池的曝氣再生過程不可避免地導致部分吸附、吸收的污染物被再次吹脫釋放到大氣環境中,產生二次污染。生物滴濾池一般需要配套建設營養液儲罐,定期向滴濾液中補充營養鹽維持滴濾池微生物的生長,這顯然會增加運行成本。故如何結合污水處理廠已有條件,開發出一種新的臭氣處理工藝,既能規避傳統生物法的缺陷,又能經濟有效地解決污泥干化臭氣帶來的新問題,對各大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營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污泥干化臭氣處理方法及裝置,通過將污泥干化臭氣處理和污水處理充分結合,在不影響污水處理效果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提高臭氣凈化效果,減少投資運行成本。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污泥干化臭氣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污泥干化過程中產生的高濃度含硫含氮臭氣經引風機送至生物洗滌池,由下至上穿過洗滌填料層,同時,污水好氧池前段的泥水混合液經洗滌噴淋裝置自上而下噴淋;氣液兩相接觸過程中,臭氣中的污染物被泥水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菌膠團吸附降解,其中,含氮污染物被亞硝化菌、硝化菌利用轉化成NO2-、NO3-,部分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則作為碳源被利用轉化成CO2和H2O;
(2)反應后的洗滌液被排入污水好氧池上游的污水缺氧池,洗滌液中的NO2-、NO3-在缺氧條件下被反硝化菌還原成N2排放到大氣環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南方環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省南方環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884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