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沙分散進水口引水系統有效
申請號: | 202110368770.1 | 申請日: | 2021-04-06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736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03 |
發明(設計)人: | 劉銳;羅文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
主分類號: | E02B3/10 | 分類號: | E02B3/10;E02B8/02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陳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防沙 分散 進水 引水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沙分散進水口引水系統,涉及丘陵及山區小河流防沙引水工程。它包括擋水壩、引水涵管;擋水壩布置有多個擋水壩攔沙坎,相鄰擋水壩攔沙坎之間為擋水壩沖沙槽;引水涵管布置有多個引水涵管攔沙坎,相鄰引水涵管攔沙坎之間為引水涵管沖沙槽。本發明根據水流泥沙運動分布規律,將分散進水口布置于引水涵管攔沙坎頂部,利用凸起的引水涵管攔沙坎和鋼格柵阻擋泥沙,低凹的引水涵管沖沙槽泄水沖沙,可使分散進水口引入低含沙水流,達到防沙引水之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丘陵及山區小河流防沙引水工程,更具體地說它是一種防沙分散進水口引水系統。
背景技術
丘陵及山區小河流一般落差較大、河道坡降陡,洪水季節水流湍急,河道水流攜帶大量泥沙,而且卵礫石含量較高。這些泥沙對水利工程危害較大,往往導致擋水壩上游河道、渠道引水口淤塞,造成引水困難、水利工程維護成本高等問題。同時,丘陵及山區小河流河道較窄,往往沒有合適的空間及位置布置沖沙閘。
因此,研發一種能夠妥善解決丘陵及山區小河流引水工程中泥沙問題的防沙分散進水口引水系統很有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防沙分散進水口引水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防沙分散進水口引水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擋水壩、位于擋水壩上游側的引水涵管;
所述擋水壩頂部間隔布置有多個擋水壩攔沙坎,相鄰擋水壩攔沙坎之間為擋水壩沖沙槽;
所述引水涵管頂部間隔布置有多個引水涵管攔沙坎,相鄰引水涵管攔沙坎之間為引水涵管沖沙槽;
所述引水涵管攔沙坎上有分散進水口;所述分散進水口與引水涵管連通;
所述分散進水口頂部有鋼格柵;
所述分散進水口為煙囪形狀。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分散進水口與引水涵管垂直。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擋水壩攔沙坎的位置與引水涵管攔沙坎的位置對應,擋水壩沖沙槽的位置與引水涵管沖沙槽的位置對應。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分散進水口上游側的高度大于下游側的高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根據水流泥沙運動分布規律,將分散進水口布置于引水涵管攔沙坎頂部,利用凸起的引水涵管攔沙坎和鋼格柵阻擋泥沙,低凹的引水涵管沖沙槽泄水沖沙,可使分散進水口引入低含沙水流,達到防沙引水之目的。
2)本發明擋水壩壩頂過流、過沙,不需要布置沖沙閘,擋水壩上游河道不進行清淤或少清淤,節省工程投資及工程運行管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圖3為圖1中B-B處的剖視圖。
圖4為圖1中C-C處的剖視圖。
圖5為圖1中D-D處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情況,但它們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僅作舉例而已。同時通過說明使本發明的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參閱附圖可知:防沙分散進水口引水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擋水壩1、位于擋水壩1上游側的引水涵管2;
所述擋水壩1頂部間隔布置有多個擋水壩攔沙坎11,相鄰擋水壩攔沙坎11之間為擋水壩沖沙槽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877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