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Webshell檢測方法及系統有效
申請號: | 202110367559.8 | 申請日: | 2021-04-06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393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7 |
發明(設計)人: | 劉奇旭;趙子豪;張方嬌;劉井強;譚儒;張金莉;劉潮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主分類號: | G06F21/56 | 分類號: | G06F21/56;G06F40/216;G06F16/33;G06F16/35;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俞達成 |
地址: | 1000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webshell 檢測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一種Webshell檢測方法及系統,包括:獲取源碼文件;計算源碼文件的模糊哈希值、數據流語法特征、統計學特征和語法結構特征;獲取統計學特征表示;分別將源碼文件的模糊哈希值及數據流語法特征與Webshell特征庫對比,得到同源相似度檢測結果及數據流語法特征檢測結果;分別將統計學特征表示及語法結構特征,輸入統計學文件特征檢測模型及語法結構特征檢測模型,得到統計學文件特征檢測結果及語法結構特征檢測結果;根據上述檢測結果,獲取待檢測網站文件的Webshell檢測結果。本發明能夠有效地檢測出網站及APT攻擊中的Webshell樣本,檢測效率高,可檢測新型、變種Webshell,提供了較好的用戶體驗,能夠在常規站點檢查中達到有效檢測Webshell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網絡安全和大數據領域,具體涉及一種Webshell檢測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與人們的生活聯系日益緊密,網絡空間安全形勢日益復雜。Web應用程序的安全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服務端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甚至嚴重威脅到網絡服務的正常運行。因此及時發現并檢測服務器的后門,保證服務端安全至關重要。
網站服務器頻繁被植入后門,已經成為安全人員所面臨的重要問題,雖然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安全設備及產品被應用于保護Web服務,但總會有漏網之魚的存在。當網站漏洞被攻擊者發現利用后,攻擊者通常會進一步地控制網站服務器并維持對服務器的訪問權限,因此會上傳可利用的Webshell網站后門。
在Web攻擊和高級持續性威脅手段中,Webshell可以實現外部人員對于系統部分權限的掌控。Webshell是基于現有的Web服務實現遠程對服務器操作的一段程序代碼,用戶可以通過瀏覽器或客戶端軟件遠程訪問該頁面。在網絡攻擊生命周期中,Webshell常被看作是一種在被攻擊Web服務器上運行的遠程訪問木馬程序,可以突破系統的內部邊界,完成對網站的持續性控制。由于它是一段由服務端動態腳本語言編寫的命令執行環境,較為容易穿過防火墻等從外部和流量層面檢測入侵的安全產品。因此,能夠深入服務器內部,以最準確、最及時的手段和方法異步分析網站源碼側的Webshell后門,獲知網站服務器的安全狀態,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Webshell檢測方法及系統,通過獲取網站文件,分析并檢測網站源碼中存在的Webshell。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一種Webshell檢測方法,其步驟包括:
1)利用云端Webshell特征庫,更新客戶端Webshell特征庫,其中云端Webshell特征庫包括:若干Webshell樣本文件及相應的模糊哈希值、數據流語法特征、統計學特征和語法結構特征;
2)收集若干正常樣本,獲取正常樣本的統計學特征,并利用Webshell樣本文件與正常樣本的統計學特征進行機器學習訓練,得到統計學文件特征檢測模型,利用Webshell樣本文件與正常樣本的語法結構特征進行深度學習訓練,得到語法結構特征檢測模型;
3)對待檢測網站文件進行源碼獲取,得到源碼文件,并獲取源碼文件的模糊哈希值、數據流語法特征、統計學特征和語法結構特征,并對統計學特征向量化,得到統計學特征表示;
4)分別將源碼文件的模糊哈希值及數據流語法特征,與本地Webshell特征庫中各Webshell樣本文件的模糊哈希值及數據流語法特征進行對比,得到同源相似度檢測結果及數據流語法特征檢測結果;
5)分別將統計學特征表示及語法結構特征,輸入統計學文件特征檢測模型及語法結構特征檢測模型,得到統計學文件特征檢測結果及語法結構特征檢測結果;
6)根據同源相似度檢測結果、數據流語法特征檢測結果、統計學文件特征檢測結果及語法結構特征檢測結果,得到待檢測網站文件的Webshell檢測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755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