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安全氣囊彈起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66781.6 | 申請日: | 2021-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224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4 | 
| 發明(設計)人: | 石琴;張雷;張子煦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R21/0134 | 分類號: | B60R21/0134;B60R21/013;B60R21/015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陸麗莉;何梅生 | 
| 地址: | 230009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安全氣囊 彈起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安全氣囊彈起控制方法,其步驟包括:1.傳感器的安裝與信息獲取,2.多傳感器信息的信息融合,3.車輛碰撞信息的計算,4.安全氣囊的彈起控制策略。本發明能根據駕乘人員的數量、駕乘人員的位置、駕乘人員的姿態以及車輛碰撞對駕乘人員的傷害程度判定安全氣囊是否彈起,從而在車輛發生碰撞時即保護了車輛駕乘人員又減少安全氣囊彈起后的維修費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駕乘人員被動保護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安全氣囊彈起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當車輛發生碰撞時,車內的安全氣囊及側氣簾會對車內乘客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安全氣囊和側氣簾彈起后可以防止對駕乘人員造成二次傷害。目前車輛發生碰撞時,當安全氣囊傳感器接收到碰撞信息時,安全氣囊全部彈起,浪費了資源,且增加了安全氣囊彈起后的維修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一種安全氣囊控制方法,以期能根據駕乘人員的數量、駕乘人員的位置、駕乘人員的姿態以及車輛碰撞對駕乘人員的傷害程度判定安全氣囊是否彈起,從而在保護駕乘人員安全的同時,減少安全氣囊的彈起數量以及安全氣囊的彈出后的維修成本。
本發明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一種安全氣囊彈起控制方法的特點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 傳感器的安裝與信息獲取;
步驟1.1 在駕駛艙外設置的傳感器,包括:第一視覺相機、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
所述第一視覺相機和毫米波雷達安裝于車輛四周,并用于感知車輛周圍的環境信息,所述激光雷達安裝在車輛前保,并用于感知車輛前方的環境信息;
步驟 1.3 在駕駛艙內設置的傳感器包括:第二視覺相機和超聲波雷達;
所述第二視覺相機安裝在駕駛艙頂,并用于檢測駕駛艙內的圖像;所述超聲波雷達安裝在駕駛艙四門內側,并用于檢測障礙物與車門的距離信息;
步驟2. 傳感器信息的信息融合:
步驟2.1 坐標系的轉換:將毫米波雷達的坐標、激光雷達的坐標與第一視覺相機的坐標轉換為同一坐標系下的坐標;
步驟2.2 信息的融合:
步驟2.2.1所述毫米波雷達判斷是否接收到毫米波雷達回波信號,若是,則表示有障礙物,并執行步驟2.2.2;否則,表示無障礙物,并返回2.2.1;
步驟2.2.2所述毫米波雷達根據發出的超聲波及接收到回波信號的時間差、所述毫米波雷達的傳播速度和角度信息,計算車輛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障礙物所在的方位以及障礙物的尺寸;
步驟2.2.3根據所述障礙物與車輛的距離距離以及障礙物的方位劃定所述第一視覺相機的感興趣區域;
步驟2.2.4在感興趣區域內,所述第一視覺相機利用基于障礙物識別方法對障礙物進行識別,得到障礙物與車輛之間的距離、障礙物所在的方位以及障礙物的尺寸;
步驟2.2.5所述激光雷達判斷是否接收到障礙物返回的激光回波信號,若是,則表示有障礙物,并得到障礙物與車輛之間的距離、障礙物所在的方位以及障礙物的尺寸,執行步驟2.2.6;否則,表示無障礙物,并返回步驟2.2.5;
步驟2.2.6控制器對所述毫米波雷達、所述第一視覺相機、激光雷達分別所獲得的車輛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障礙物所在的方位以及障礙物的尺寸進行誤差判斷,確定是否均在誤差范圍內,若是,則表示存在一個車外的障礙物,并將三者所獲得的數據進行融合,得到障礙物的距離及方位角,并執行步驟3;否則,表示存在多個車外的障礙物,并選取與車輛最近的障礙物執行步驟3;
步驟 3 碰撞信息的計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工業大學,未經合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678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