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實現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66428.8 | 申請日: | 2021-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0624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覃開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覃開平 |
| 主分類號: | E03F5/04 | 分類號: | E03F5/04;E03F5/14;E03F5/06;A01G25/00;C02F9/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5300 湖南省常德***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現 雨水 回收 利用 市政道路 排水系統 | ||
本發明涉及市政建設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可實現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統,包括機動車道,所述機動車道的內部均設置有第一渠道。該可實現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統,通過第一渠道、第二渠道和第三渠道分別對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上的雨水進行初步收集,并通過落水箅子對路面雜質進行初步過濾,同時第一濾網對雨水中的雜質進行二次過濾,避免排水系統堵塞的情況發生,再通過滲透管和第四導流管將雨水導入沉淀箱中進行初步預處理,并通過凈化機組進行二次凈化和清水箱進行儲存,最后通過第二水泵將清水箱內部的凈化水輸送至用水點,達到簡單方便高效雨水回收利用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市政建設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實現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逐漸提高,而市政建筑施工作為城市化建設的關鍵,保證工程施工質量,成為當前城市化建設,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在市政工程中,排水工程的施工更是整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市政給排水工程共分為供水、排水與循環水三個系統,而排水系統包括生產污水排水管、生活污水管和清凈下水排水管,循環系統包括循環冷卻水給水管和循環冷卻水回水管。
傳統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統一般沒有雨水回收利用功能,導致大量水資源浪費,故而提出一種可實現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統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實現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統,具備雨水回收利用等優點,解決了傳統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統一般沒有雨水回收利用功能,導致大量水資源浪費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雨水回收利用的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實現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統,包括機動車道,所述機動車道的內部均設置有第一渠道,所述機動車道的左側和右側均設置有第一綠化帶,所述第一綠化帶的相背側均設置有非機動車道,所述非機動車道的內部均設置有第二渠道,所述非機動車道的相背側均設置有第二綠化帶,所述第二綠化帶的相背側均設置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的內部設置有第三渠道,所述第一渠道、第二渠道和第三渠道的頂部均鋪設有落水箅子,所述人行道的相背側均設置有第三綠化帶,所述第一綠化帶、第二綠化帶和第三綠化帶的內部均設置有盲溝,所述機動車道的內部均設置有第一集水井,所述第一集水井通過第一導流管與第一渠道固定連接,所述非機動車道的內部均設置有第二集水井,所述第二集水井通過第二導流管與第二渠道固定連接,所述人行道的內部設置有第三集水井,所述第三集水井通過第三導流管與第三渠道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和第三集水井的頂部均活動安裝有井蓋,所述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和第三集水井的底部外壁均固定安裝有滲透管,所述第一集水井的下方設置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的進水口通過第四導流管與滲透管的出水口固定連接,所述沉淀箱的左側固定安裝有加藥箱,所述沉淀箱的右側固定安裝有攪拌器,所述沉淀箱的下方設置有凈化機組,所述凈化機組的右側設置有清水箱,所述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和第三集水井的外壁且位于滲透管的上方固定安裝有第一進水管,所述第一進水管遠離第三集水井的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通過第一排水管與盲溝的進水口固定連接,所述清水箱的頂部固定安裝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進水口固定安裝有貫穿并延伸至清水箱內部的第二進水管,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固定安裝有第二出水管。
優選的,所述落水箅子為可拆卸式鑄鐵制件,所述第一集水井、第二集水井和第三集水井的內部且位于第一進水管的下方均設置有隔板。
優選的,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導桿,所述導桿的外壁活動安裝有浮板,所述導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限位板,所述隔板的頂部開設有與浮板對應的通孔。
優選的,所述盲溝有碎石組成,內含能透水的軟管,碎石外側包裹土工布,在盲溝與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之間采用C混凝土隔水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覃開平,未經覃開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642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有機超濾膜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基于XR智慧學習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