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泄流屏蔽拒雷器及拒雷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2110365848.4 | 申請日: | 2021-04-06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5255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1 |
發明(設計)人: | 李世偉;申福祥;曹文秀;申玉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世偉 |
主分類號: | H01T19/04 | 分類號: | H01T19/04 |
代理公司: | 濟南魯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姜月磊 |
地址: | 274000 山東省菏***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泄流 屏蔽 拒雷器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拒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泄流屏蔽拒雷器及拒雷方法,包括一級拒雷裝置,一級拒雷裝置包括一級殼體,一級殼體外安裝有若干根一級放電組件,一級殼體內通過絕緣子安裝有一級電極,一級電極與一級殼體內壁之間設有間隙;二級拒雷裝置,二級拒雷裝置包括二級殼體,二級殼體的頂端與一級殼體的底端通過連接套筒固連,二級殼體外安裝有若干根二級放電組件,二級殼體內設有二級電極,二級電極通過設在二級殼體和連接套筒內的放電桿與一級電極相連,二級電極與二級殼體內壁之間設有間隙,二級電極通過接地線接地;解決了以往的拒雷產品拒雷能力固定、不能同時防御弱小雷場和強大雷場的問題,可以適用不同強度的雷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拒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泄流屏蔽拒雷器及拒雷方法。
背景技術:
雷電是一種伴有閃電和雷鳴的放電現象,一般產生于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卷風。積雨云頂部一般較高,一般超過10km左右。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和軟雹等固態粒子,在強大的對流作用下,軟雹和冰晶等固態粒子相互碰并,電荷產生了轉移,二者攜帶了不同極性的電荷。通常情況下,冰晶帶正電荷,軟雹攜帶負電荷。總體而言,云的上部以正電荷為主,下部以負電荷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間形成一個電位差。當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產生放電,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閃電現象。閃電的的平均電流是3萬安培,最大電流可達30萬安培。閃電的電壓很高,約為1億至10億伏特。一個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可達一千萬瓦,相當于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放電過程中,由于閃電通道中溫度驟增,使空氣體積急劇膨脹,從而產生沖擊波,導致強烈的雷鳴。帶有電荷的雷云與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時,它們之間就發生激烈的放電。在雷電放電地點會出現強烈的閃光和爆炸的轟鳴聲,這就是人們見到和聽到的閃電雷鳴。雷電災難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性災害,有時候會危害著人類的安全和財產。
早期為了降低雷電帶來的危害,世界上普遍采用安裝避雷針來解決問題。以避雷針作為接閃器的拒雷原理是:避雷針通過導線接入地下,與地面形成等電位差,利用自身的高度,使避雷針尖端的局部電場增強,當超過擊穿閾值時,避雷針產生尖端放電,形成向上發展的先導放電(簡稱上行先導);當云-地閃電(簡稱地閃)的下行先導與避雷針尖端的上行先導相遇后,兩者會合形成雷電通路,隨之瀉入大地,達到保護其他建筑物和設備的目的。實際上,避雷針是引雷針,可將周圍的雷電引來并提前放電,將雷電電流通過自身的接地導體傳向地面,避免保護對象直接遭雷擊。但是使用避雷針的弊端也很多,首先,雷擊時它把雷電流引入大地的過程中,要產生強大的感應電流,對電子設備的破壞性尤為巨大。其次,避雷針的保護作用是有選擇性的。再者,避雷針上的反擊過電壓不可忽視。此外,雷電形態也影響避雷針的保護效能。
隨著科技的發展,拒雷產品也在不斷衍生。現在市面上新出現的提前放電式避雷針(ESE)可以吸引更多的雷電側擊和繞擊,但危害很大。還有一種消散陣系統(DAS)利用雷云電場對其陣列避雷針作用而輝光放電產生等離子體,以其消散雷云電荷而實現拒雷,但是其被動產生的等離子體受電場自屏效應使其產生的等離子體遠不足以拒雷,導致其拒雷失敗機率較高,尤其是通流量不夠的半導體消雷器自身常被雷電擊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世偉,未經李世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584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