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口黑鱸循環養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64555.4 | 申請日: | 2021-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01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朱若林;張曉華;李西雷;劉萬軍;周雪飛;卞喜慶;彭開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3/00 | 分類號: | A01K63/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信誠兆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9 | 代理人: | 李玉寧 |
| 地址: | 23000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口 循環 養殖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大口黑鱸養殖技術領域,公開了大口黑鱸循環養殖系統,包括若干個養魚池以及一個過渡池和一個暫存池,所述過渡池和各個養魚池之間通過連接槽連通,所述的暫存池和各個養魚池之間通過連接管連通,在各個通路內均安裝有閥門,所述過渡池內中部設置內筒,所述內筒和過渡池內壁之間形成環形的過濾腔,且內筒的殼體頂部開設有與過濾器連通的溢水孔,所述的過濾腔內由下至上依次設有底部過濾層、中間過濾層以及頂部過濾層,所述養魚池內液面高于過渡池內頂部過濾層的頂端高度。本發明結構簡單,養殖魚苗的養魚池可進行水路循環,在水循環流動的過程中,對水質進行過濾改善,方便養殖魚苗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口黑鱸養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大口黑鱸循環養殖系統。
背景技術
現階段,大口黑鱸的養殖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養殖方法,但是無論何種養殖方式,養殖魚苗的水質長時間不更換處理,其水質逐漸惡劣,進而影響魚苗的正常生長,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大口黑鱸循環養殖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大口黑鱸循環養殖系統,包括若干個養魚池以及一個過渡池和一個暫存池,所述過渡池和各個養魚池之間通過連接槽連通,所述的暫存池和各個養魚池之間通過連接管連通,在各個通路內均安裝有閥門。
所述過渡池內中部設置內筒,所述內筒和過渡池內壁之間形成環形的過濾腔,且內筒的殼體頂部開設有與過濾器連通的溢水孔,所述的過濾腔內由下至上依次設有底部過濾層、中間過濾層以及頂部過濾層。
所述養魚池內液面高于過渡池內頂部過濾層的頂端高度。
所述連接槽的底部設置過濾腔,所述過濾腔內安裝至少一個過濾組件,連接槽的兩端均開設有連接孔,兩個所述連接孔分別和養魚池以及過渡池連通,連接槽的頂部敞口、并具有回水道,所述回水道內設置若干增氧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過濾組件包括隔斷過濾腔的隔板、安裝在隔板底部的底部收集筒,其中,隔板上開設若干個通水孔,底部收集筒內設儲存腔,儲存腔的上方具有落料口,儲存腔內還轉動安裝有第二轉軸,第二轉軸的外側陣列分布若干個收集框,收集框為網狀結構,且收集框的一側開口,所述第二轉軸的端部貫穿底部收集筒殼體,底部收集筒的外壁轉動安裝有螺旋槳,螺旋槳的槳軸和第二轉軸的端部通過傳動件傳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隔板的頂部安裝有紫外線燈管,且紫外線燈管下方的隔板上固定有擋板。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槽內中部固定有隔板,隔板的下方為過濾腔,隔板的上方為回水道,所述隔板上開設若干個和過濾組件對應的缺口、以便于其安裝拆卸,各個缺口處均嵌設有密封板,且過濾腔內底部設置有和各個過濾組件對應的底座,底部收集筒的底部坐落于對應的底座上。
進一步的,所述增氧機構包括安裝架、第一轉軸,所述安裝架設于回水道內,第一轉軸轉動連接于安裝架,第一轉軸的外側固定若干弧形板狀的翻動葉片。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槽的一端通過增壓泵和養魚池內底部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過渡池的外壁分布有和連接槽對應的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的第二進水管連通于內筒的內部,第二水泵的第二出水管連通于連接槽的回水道。
進一步的,所述養魚池的外壁安裝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的第一進水管連通于回水道,第一進水管的出水端連接于養魚池內。
進一步的,所述增壓泵的流量和第一水泵的流量相同。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農業大學,未經安徽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455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