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水稻內生貝萊斯芽孢桿菌及其應用在審
申請號: | 202110363651.7 | 申請日: | 2021-04-02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785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發明(設計)人: | 施祖榮;王慶偉;洪婉雯;黃江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南師范學院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01C1/00;A01N63/22;A01P1/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孫鳳俠 |
地址: | 23200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水稻 內生貝萊斯 芽孢 桿菌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株降低玉米迪基氏菌對植物種子萌發抑制作用的貝萊斯芽孢桿菌(Bacillus velezensis)J17?4菌株及其應用。所述的J17?4菌株,在2020年7月15日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號為CCTCC NO:M 2020318,其可以有效降低玉米迪基氏菌對植物種子萌發的抑制作用,促進種子萌發,尤其是水稻種子,同時該貝萊斯芽孢桿菌J17?4對玉米迪基氏菌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水稻細菌性基腐病。該菌株的菌懸液可用于制備微生物制劑,在于應用降低玉米迪基氏菌對植物種子萌發抑制作用方面以及防治水稻細菌性基腐病方面,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貝萊斯芽孢桿菌J17-4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在國內外稻作區廣泛分布,可引起嚴重的水稻病害。D.zeae可在水稻種子萌發階段侵入,造成爛種和爛芽,同時,也可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侵入,造成植株莖基部腐爛、分蘗減少、產生白穗和秕谷,嚴重時可導致大面積失收,對水稻高產、穩產具有極大的威脅。由玉米迪基氏菌侵染引致的病害使糧食作物嚴重減產,嚴重威脅糧食安全。以化學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技術是目前控制玉米迪基氏菌為害作物的主要措施。但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致使環境污染,影響水質,危害人畜安全等問題越發嚴重,因此,尋找新的、有效的防治策略迫在眉睫。
我國發明專利CN109022304B公開了一株貝萊斯芽孢桿菌,可有效抑制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通過注射貝萊斯芽孢桿菌于胡蘿卜、大白菜、馬鈴薯、粉蕉的根莖上,可降低其細菌性軟腐病的發病率,在種植香蕉幼苗的土壤上加入,貝萊斯芽孢桿菌可顯著降低香蕉枯萎病的發病率。但是玉米迪基氏菌未等種子長成幼苗時就已經侵入,造成爛種,繼而產率下降,那么對剩余的幼苗注射貝萊斯芽孢桿菌來補救已經為時已晚。
目前,國內外鮮有解決D.zeae侵入水稻種子,造成爛種和爛芽的防控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到的降低玉米迪基氏菌對水稻種子萌發抑制的技術不足的問題,提供了一株貝萊斯芽孢桿菌(Bacillus velezensis)J17-4菌株,貝萊斯芽孢桿菌J17-4菌株本身無致病性,能夠拮抗玉米迪基氏菌,有效降低玉米迪基氏菌對水稻種子萌發的抑制作用,促進水稻種子萌發,同時該菌J17-4對玉米迪基氏菌也有顯著的抑菌作用,可用于防治水稻細菌性基腐病。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株貝萊斯芽孢桿菌菌株J17-4。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的貝萊斯芽孢桿菌J17-4在降低玉米迪基氏菌對水稻種子萌發抑制作用方面的應用。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降低玉米迪基氏菌對水稻種子萌發抑制作用的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申請人團隊從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五山試驗基地玉米迪基氏菌抗性水稻品種“廣晶莉占”健康莖中,經人工分離純化獲得了一株能夠明顯降低玉米迪基氏菌對水稻種子萌發抑制作用、以及對玉米迪基氏菌具有顯著抑菌作用的水稻內生細菌,菌株鑒定為貝萊斯芽孢桿菌(Bacillus velezensis),命名為J17-4。已于2020年7月15日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號為CCTCC NO:M 2020318,保藏地址為:中國武漢,武漢大學。
菌株J17-4的生理生化特性為:革蘭氏陽性菌,好氧,接觸酶試驗、氧化酶試驗、硝酸鹽還原試驗、檸檬酸鹽利用陽性,葡萄糖發酵、D-核糖發酵、阿拉伯糖發酵、甘露醇發酵、木糖發酵、海藻糖發酵、吲哚試驗、V-P測定、明膠液化試驗、脲酶試驗陰性,水解七葉苷、酪素和淀粉;最適生長溫度為30℃,最適pH為7.0。
研究顯示,該貝萊斯芽孢桿菌J17-4不僅具有顯著的抑制玉米迪基氏菌活性,而且能夠有效降低玉米迪基氏菌對水稻種子萌發的抑制作用。因此本發明要求保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南師范學院,未經淮南師范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365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