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脈沖發生裝置在審
申請號: | 202110363327.5 | 申請日: | 2021-04-02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871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發明(設計)人: | 陳欣義;溫尚龍;龐兆東;梁龍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廣深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鄭自群 |
地址: | 510530 廣東省廣州市高新技術產業***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脈沖 發生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脈沖發生裝置,包括厭氧池蓋頂,所述厭氧池蓋頂下端為厭氧池,所述厭氧池蓋頂上端固定有脈沖罐體,所述脈沖罐體內底端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設有脈沖主管道,且脈沖主管道依次延伸至厭氧池內部,所述脈沖主管道上端設有電動氣缸,所述電動氣缸驅動端固定有閥門,所述脈沖罐體內上端一側設有液位計,所述脈沖罐體一端設有與其內上端連通的進水管,所述進水管表面設有第一電磁閥,所述液位計輸出端電連接有PLC控制器,且PLC輸出端與第一電磁閥和電動氣缸電連接;便于對脈沖發生器內部水位的控制,且便于水位的調整,同時應用于多個脈沖發生器工作時,實現同時進水,同時脈沖,均衡脈沖強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脈沖發生裝置。
背景技術
在污水處理中,采用無動力自動虹吸脈沖罐提高水力沖擊能力,比較常用于厭氧反應器/塔/池,氧化池,BAF等需要提高水力沖擊的工序中。
傳統的脈沖發生器無外加的控制信號,靠虹吸完成脈沖過程,每個脈沖發生器都是獨立運作,因考慮到UASB反應器內布水均勻的要求,如果處理水量較大,常將UASB反應器分隔成多格,每格配置一套脈沖發生器,互相獨立運作。UASB反應器多隔成多格,因而基建投資較。如果一個較大的UASB反應器內(無隔墻)安裝多個傳統的脈沖發生器,因無法保證所有脈沖發生器同步發生脈沖,UASB反應器各點的運行狀況很難保證一致,尤其是UASB反應器的污泥床層很難保證各處均勻,甚至局部厭氧污泥顆粒因沖擊強度較大造成流失,直接影響了UASB反應器的處理效果,為此我們提供一種新型脈沖發生裝置。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脈沖發生裝置,對脈沖發生器主要增加其控制功能,能夠接受外部信號進行連動控制,且便于控制多個脈沖發生器同時工作的技術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脈沖發生裝置,包括厭氧池蓋頂,所述厭氧池蓋頂下端為厭氧池,所述厭氧池蓋頂上端固定有脈沖罐體,所述脈沖罐體內底端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設有脈沖主管道,且脈沖主管道依次延伸至厭氧池內部,所述脈沖主管道上端設有電動氣缸,所述電動氣缸驅動端固定有閥門,所述脈沖罐體內上端一側設有液位計,所述脈沖罐體一端設有與其內上端連通的進水管,所述進水管表面設有第一電磁閥,所述液位計輸出端電連接有PLC控制器,且PLC輸出端與第一電磁閥和電動氣缸電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脈沖罐體內部遠離液位計的一端設有超高溢流管,所述超高溢流管上端連通有過渡口,且其超高溢流管下端依次貫穿隔板和厭氧池蓋頂延伸至厭氧池內部。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隔板遠離超高溢流管的一端設有維修排空管,所述維修排空管下端貫穿厭氧池蓋頂延伸至厭氧池內部,所述維修排空管表面設有與PLC控制器電連接的第二電磁閥。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過渡口設置為外徑自下而上擴大的喇叭狀。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水管包括與其連通的第一導管和第二導管,所述第二導管中部設有流量計,所述第一電磁閥分別位于流量計兩端和第一導管表面,所述流量計與PLC控制器輸入端電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液位計具有電極式和浮球式兩種性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1、便于對脈沖發生器內部水位的控制,且便于水位的調整,同時應用于多個脈沖發生器工作時,實現同時進水,同時脈沖,均衡脈沖強度;
2、當脈沖發生器內部水位超過最高水位值時,通過過渡口和超高溢流管的配合將多余水直接導入到厭氧池內部,防止液位計失控,導致脈沖發生器內部水位過高發生回流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控制系統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廣深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廣深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332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