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面向任務的空降場選址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62429.5 | 申請日: | 2021-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689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6 |
| 發明(設計)人: | 杜佳文;夏青;田江鵬;吳傳均;沈寶鴻;鮑夢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3 | 分類號: | G06F30/23;G06Q50/26;G06F111/04;G06F111/10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大通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張立強 |
| 地址: | 4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面向 任務 空降 選址 方法 裝置 | ||
1.面向作戰任務的空降場選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1:獲取作戰任務地點的地形坡度數據,根據所述地形坡度數據建立格網;并設置起始填充閾值;
步驟2:根據設置的填充閾值,利用洪水填充算法在建立的格網上選出合適區域;
步驟3:在選出的合適區域內進行任務規劃,判斷所述合適區域是否可以滿足作戰目標:若不能滿足,則執行步驟4;若能滿足,則執行步驟5;
步驟4:降低填充閾值,返回執行步驟2;
步驟5:在選出的合適區域內根據設定的矩形區域選擇算法選擇一個矩形區域作為空降場;步驟5具體包括:
將選出的合適區域內的第i個格網單元作為矩形區域的左上角的頂點A,A點的坐標為(x1,y1);
結合飛機航向以及矩形長邊在格網范圍內尋找第二個頂點B,B點滿足條件:
其中,(x2,y2)為B點的坐標,θ1為頂點A、B所連直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w表示給定的空降場的長,h表示給定的空降場的寬,θ表示給定的空降場的長邊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λ為設定的長度誤差,μ為設定的角度誤差;
根據頂點A、B在格網坐標系中所代表的位置,根據矩形的性質,利用矩形的寬h求出矩形的另外兩點C和D,C點和D點滿足條件:
其中,(x3,y3)為C點的坐標,(x4,y4)為D點的坐標,θ2為頂點B、C所連直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3為頂點A、D所連直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
通過確定四個頂點的位置,頂點與頂點之間的連線經過的格網單元以及連線內部所包含的格網單元的格網單元集合即為被指定作為空降場的矩形區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降場選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還包括:
計算選擇的矩形區域內部的空洞區域的面積;當所述空洞區域的面積小于等于設定閾值時,將選擇的矩形區域作為空降場;當所述空洞區域的面積大于設定閾值時,則重新選擇一個矩形區域作為空降場;其中,所述空洞區域是指選出的合適區域內不適合進行任務規劃的區域。
3.面向作戰任務的空降場選址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化單元,獲取作戰任務地點的地形坡度數據,根據所述地形坡度數據建立格網;并設置起始填充閾值;
洪水填充算法單元,用于根據設置的填充閾值,利用洪水填充算法在建立的格網上選出合適區域;
判斷單元,用于在選出的合適區域內進行任務規劃,判斷所述合適區域是否可以滿足作戰目標;
閾值調整單元,用于降低填充閾值;
矩形區域選擇單元,用于在選出的合適區域內根據設定的矩形區域選擇算法選擇一個矩形區域作為空降場;所述矩形區域選擇單元具體用于:
將選出的合適區域內的第i個格網單元作為矩形區域的左上角的頂點A,A點的坐標為(x1,y1);
結合飛機航向以及矩形長邊在格網范圍內尋找第二個頂點B,B點滿足條件:
其中,(x2,y2)為B點的坐標,θ1為頂點A、B所連直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w表示給定的空降場的長,h表示給定的空降場的寬,θ表示給定的空降場的長邊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λ為設定的長度誤差,μ為設定的角度誤差;
根據頂點A、B在格網坐標系中所代表的位置,根據矩形的性質,利用矩形的寬h求出矩形的另外兩點C和D,C點和D點滿足條件:
其中,(x3,y3)為C點的坐標,(x4,y4)為D點的坐標,θ2為頂點B、C所連直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3為頂點A、D所連直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
通過確定四個頂點的位置,頂點與頂點之間的連線經過的格網單元以及連線內部所包含的格網單元的格網單元集合即為被指定作為空降場的矩形區域。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降場選址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空洞區域面積計算單元,用于計算選擇的矩形區域內部的空洞區域的面積;當所述空洞區域的面積小于等于設定閾值時,將選擇的矩形區域作為空降場;當所述空洞區域的面積大于設定閾值時,則重新選擇一個矩形區域作為空降場;其中,所述空洞區域是指選出的合適區域內不適合進行任務規劃的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242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