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風光互補驅動智能防凍系統及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2110362400.7 | 申請日: | 2021-04-02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6283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2 |
發明(設計)人: | 于龍文;楊榮祖;謝天;穆祁偉;王耀文;雒青;王汀;翟鵬程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F03D80/60 | 分類號: | F03D80/60;F03D80/00;F03D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彥彥 |
地址: | 710048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風光 互補 驅動 智能 防凍 系統 方法 | ||
一種風光互補驅動智能防凍系統及方法,包括設置在空冷單元兩側的若干風力發電機以及設置在空冷單元內的紅外線熱呈像儀和紅外線加熱探頭,每個風力發電機一側設置有太陽能聚焦鏡,外線熱呈像儀連接有智能防凍識別系統;風力發電機與紅外線加熱探頭相連。本發明中通過在每個空冷單元內部架設紅外線熱呈像儀,實時拍攝空冷單元翅片管的熱成像圖片,同時將這些圖片實時傳輸至智能防凍識別系統進行分析,識別出高結凍風險區域,再對高結凍風險區域采取防凍措施,起到冬季防凍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空冷防凍領域,涉及一種風光互補驅動智能防凍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直接空冷發電機組廣泛應用于我國北方地區。近年來,由于電網大幅增加燃煤機組的調峰要求,多數燃煤機組在冬季長期處于低負荷運行,空冷島熱負荷大大降低,冬季防凍壓力倍增。以往由于機組負荷較高,即便處于嚴寒期,通過停轉空冷風機或者鋪設棉被的方式就可以起到防凍效果。這些傳統的防凍措施一方面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另一方面無法滿足如今燃煤機組大幅度調峰后的冬季工況。因此,急需一種新型、智能且環保的防凍系統。
發明內容
為解決以上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風光互補驅動智能防凍系統及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風光互補驅動智能防凍系統,包括設置在空冷單元兩側的若干風力發電機以及設置在空冷單元內的紅外線熱呈像儀和紅外線加熱探頭,每個風力發電機一側設置有太陽能聚焦鏡,外線熱呈像儀連接有智能防凍識別系統;風力發電機與紅外線加熱探頭相連。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風力發電機設置在立竿上,太陽能聚焦鏡設置在立竿上。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太陽能聚焦鏡和風力發電機均對稱布置在空冷單元兩側。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風力發電機連接有儲能電池,儲能電池與紅外線加熱探頭相連。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智能防凍識別系統與紅外線加熱探頭相連。
一種基于上述的系統的風光互補驅動智能防凍方法,智能防凍識別系統根據紅外線熱呈像儀采集的熱像圖片,進行圖像邊界提取,然后進行色塊比對后根據空冷單元的翅片管溫度,將空冷單元的翅片管劃分為高結凍風險區域或低結凍風險區域;通過紅外線加熱探頭或太陽能聚焦鏡對高結凍風險區域采取防凍措施。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若是Tn≤Tf+1,則空冷單元的翅片管為高結凍風險區域,否則為低結凍風險區域;其中,Tn為翅片管溫度,Tf為冰點溫度。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對高結凍風險區域采取防凍措施時,若是夜晚,通過紅外線加熱探頭對高結凍風險區域加熱。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對高結凍風險區域采取防凍措施時,若是白天,通過太陽能聚焦鏡對高結凍風險區域加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設置太陽能聚焦鏡、風力發電機和紅外線加熱探頭,智能防凍識別系統可以通過風光互補,實現對空冷單元的防凍。
本發明中通過在每個空冷單元內部架設紅外線熱呈像儀,實時拍攝空冷單元翅片管的熱成像圖片,同時將這些圖片實時傳輸至智能防凍識別系統進行分析,識別出高結凍風險區域,再對高結凍風險區域采取防凍措施,起到冬季防凍效果。
進一步的,在白天,驅動太陽能聚焦鏡組,將高結凍風險區域聚焦加熱,緩解其結凍情況。夜晚,利用風力發電機所產生的電能,驅動紅外線加熱探頭,對高結凍風險區域進行加熱。
附圖說明
圖1為風光互補驅動智能防凍系統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流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240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