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T型梁自動噴淋養護系統有效
申請號: | 202110361890.9 | 申請日: | 2021-04-02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468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28 |
發明(設計)人: | 游向榮;方海龍;王冬梅;李利潔;王軍;趙軍;汪想;游川;張晨瑀;顧巽秋;吳俊奕;張貝嘉;張錫飛;劉世駿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科技大學;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二局集團新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B28B11/24 | 分類號: | B28B11/24;B28B17/00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胡琦旖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噴淋 養護 系統 | ||
本發明屬于自動噴淋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T型梁自動噴淋養護系統,包括自動噴淋控制裝置、噴淋裝置和養護臺座;養護臺座包括第一預制臺座、第二預制臺座和第三預制臺座;噴淋裝置包括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噴頭;第一供水管位于第一預制臺座和第二預制臺座之間,第二供水管位于第二預制臺座和第三預制臺座之間;自動噴淋控制裝置包括中央處理模塊、梁片檢測模塊;梁片檢測模塊包括無線傳感器網絡收發端、安裝在第一預制臺座上的第一梁片檢測無線傳感器、安裝在第三預制臺座上的第二梁片檢測無線傳感器。本發明能夠檢測到預制臺座上是否放置T型梁,具體為長梁還是短梁,實現差異化噴淋,可大大節約水資源。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自動噴淋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T型梁自動噴淋養護系統。
背景技術
T型梁橋正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當前高速公路、各種大跨度的工業廠房和現代化高層建筑施工建設中,由于T型梁結構大、質量重,現場制作不方便,一般是在預制場批量制作,再運至施工現場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安裝的梁。T型梁的橫截面為T型,其兩側挑出部分稱為翼緣,中間部分稱為梁肋(腹板),根據需要梁肋內部也設置有涵洞,此外在梁肋兩側設置有均勻分布的垂直于梁肋表面的橫隔板,因此T型梁的表面積較大,這就導致T型梁在預制過程中會散發較多的熱量,使混凝土中的水分會蒸發過快,形成脫水現象,會使已經形成凝膠體的水泥顆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轉化為穩定的結晶,缺乏足夠的粘結力,從而會在混凝土表面出現片狀或粉狀脫落。此外,水分過早的蒸發還可能使梁片產生較大的收縮變形,出現干縮裂紋。基于以上原因,要對T型梁進行養護,例如采用噴淋水的方式,可以使得將熱量快速散發,避免造成T型梁開裂或者不達標的質量問題。
目前,已有的噴淋水養護T型梁的方法大部分都是人工養護或者自動噴淋兩種方式。人工養護操作靈活但是耗時長,由于T型梁的尺寸長度從20m到40m不等,導致作業面積過大,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此外人工養護缺乏科學性,全憑感覺操作,容易造成水資源浪費和噴淋不均勻,從而可能導致T型梁的質量不達標。目前大部分采用自動噴淋方式,自動噴淋只需要工作人員在微機電腦上設置好一天的噴淋時長和噴淋間隔,操作較人工更加靈活且可以根據天氣和季節更改設置,節約水資源避免了浪費,也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但依然存在不足之處,一是難以確定混凝土處于適宜的溫度與濕度狀態,二是對于大型的預制場來說,整個系統的控制線路復雜,造價昂貴,此外無法自動判斷在橫梁上是否有T型梁,從而對不同區域做到差異化噴淋。基于上述原因,迫切需要研制一種易于使用,養護效果好的自動噴淋養護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通過提供一種T型梁自動噴淋養護系統,解決現有技術中無法自動判斷預制臺座上是否放置有T型梁、無法實現差異化噴淋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T型梁自動噴淋養護系統,包括:自動噴淋控制裝置、噴淋裝置和養護臺座;
所述養護臺座包括:第一預制臺座、第二預制臺座和第三預制臺座;所述第一預制臺座、所述第二預制臺座、所述第三預制臺座沿第一方向依次設置;
所述噴淋裝置包括: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噴頭;所述第一供水管位于所述第一預制臺座和所述第二預制臺座之間,所述第二供水管位于所述第二預制臺座和所述第三預制臺座之間,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所述第二供水管上均設置有所述噴頭;
所述自動噴淋控制裝置包括:中央處理模塊、梁片檢測模塊;
所述梁片檢測模塊包括:無線傳感器網絡收發端、第一梁片檢測無線傳感器、第二梁片檢測無線傳感器;所述第一梁片檢測無線傳感器安裝在所述第一預制臺座上,所述第二梁片檢測無線傳感器安裝在所述第三預制臺座上;
所述第一梁片檢測無線傳感器用于檢測該傳感器上方第一區域內是否放置有梁片,得到第一檢測信息;所述第二梁片檢測無線傳感器用于檢測該傳感器上方第二區域內是否放置有梁片,得到第二檢測信息;所述無線傳感器網絡收發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檢測信息和/或所述第二檢測信息,并發送至所述中央處理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科技大學;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二局集團新運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武漢科技大學;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二局集團新運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189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