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測定室內培養土壤微生物礦化氣體排放的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2110361862.7 | 申請日: | 2021-04-02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921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發明(設計)人: | 穆心愿;丁勇;趙霞;張鳳啟;張君;夏來坤;唐保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
主分類號: | G01N1/22 | 分類號: | G01N1/22;G01N1/28;G01N1/34;G01N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達德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劉杰 |
地址: | 4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定 室內 培養 土壤 微生物 氣體 排放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測定室內培養土壤微生物礦化氣體排放的方法,屬于溫室氣體監測研究技術領域,包括(1)土壤開放式培養;(2)密閉培養;(3)氣體采集。本發明提供的方法不僅消除了外來微生物對試驗體系氣體排放的影響,而且還消除了前期土壤產生的氣體對密閉培養氣體排放的影響,實現常壓下密閉培養,同時克服采樣造成負壓對目標氣體產生的吸收問題,并且一次可以完成多個培養瓶的培養與氣體采集,保證初始培養濃度一致,提高溫室氣體測定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溫室氣體監測研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測定室內培養土壤微生物礦化氣體排放的方法。
背景技術
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促動因素,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是大氣中3種最重要的溫室氣體,他們對全球變暖的貢獻率占了近80%,且其大氣濃度分別以0.5%、0.8%和0.3%的年均速率增長。在所有溫室氣體排放源中,土壤是最重要的排放源,據估計,大氣中每年有5%-20%的CO2、15%-30%的CH4和80%-90%的N2O來源于土壤。因此,國內外學者對不同生態系統土壤的3種主要溫室氣體排放開展了相關觀測與研究。
但目前還沒有一種培養更貼近于實際的測定室內培養土壤微生物礦化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種科學的、適于室內培養土壤微生物礦化溫室氣體排放的測定方法。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測定室內培養土壤微生物礦化氣體排放的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測定室內培養土壤微生物礦化氣體排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土壤開放式培養
將處理好的土樣放入培養采氣裝置的培養罐中,蓋上帶超級濾清器的密封蓋并密封,密封蓋上帶通氣孔,保持瓶內外自由通氣,進行好氣培養,培養過程中補充因蒸發損失的水分,達到與培養前的總重量一致;
(2)密閉培養
將集氣罐與密封蓋連接并密封,同時關閉采氣二通閥,使培養瓶處于密閉狀態,同時采集外界氣體,外界氣體濃度為培養前的初始濃度;根據試驗要求,將整個裝置放在相應條件下密閉培養1-24h;
(3)氣體采集
密閉培養結束時,將采氣針管與采氣二通閥連接,打開采氣二通閥,反復推拉采氣針管,以充分混勻培養瓶內氣體,立即采集氣體。
優選的,所述步驟(1)~(3)中的培養罐、超級濾清器和集氣罐是采用高透聚丙烯耐高溫高壓材料制備而成。
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處理好的土樣包括經過含水量、氮濃度、pH值、培養溫度、滅菌、添加特殊菌種不同處理方法處理得到的土壤。
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達到與培養前的總重量一致的方法包括:培養前稱取并記錄土樣與培養瓶的總重量,培養過程中用重量法每2-4d補充因蒸發損失的水分,采用帶細長針頭的注射器通過橡皮塞向培養瓶內補充蒸餾水。
優選的,所述步驟(3)的氣體采集完畢后,取下集氣罐,再按照步驟(1)繼續開放式培養,重復步驟(2)-(3),實現不同時間段的取樣。
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超級濾清器包括底蓋、過濾棉和上蓋,中心設置由橡皮塞。
優選的,在所述步驟(1)土壤開放式培養前,需對步驟(1)~(3)中的裝置進行滅菌。
優選的,所述滅菌的溫度為121℃,時間為30min。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未經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186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題組的多評智能閱卷方法
- 下一篇:降本增效的硅片邊緣拋光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