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港區油污水分質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2110361721.5 | 申請日: | 2021-04-02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790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30 |
發明(設計)人: | 彭士濤;賈建娜;王爽;張凱磊;陳恩峰;褚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 |
主分類號: | C02F9/06 | 分類號: | C02F9/06;C02F1/24;C02F1/40;C02F1/461;C02F1/52;C02F1/56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夢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港區 油污 水分 處理 系統 方法 | ||
1.一種基于港區油污水分質處理系統實現的油污水分質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港區油污水分質處理系統包括第一油污水處理系統、第二油污水處理系統、污油池、污泥池和生化處理系統;第一油污水處理系統包括調節池、三相分離調節器和軸流式旋流油水分離器;第二油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斜板隔油池、混凝氣浮池和雙級過濾裝置;生化處理系統包括鐵碳微電解反應裝置、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和污水深度處理系統;其中,
三相分離調節器的進液口與調節池的排液口通過管路連接、排液口與油水分離器的進液口通過管路連接;軸流式旋流油水分離器的排液口處設有三通閥門,其兩個出口端分別連接有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
混凝氣浮池的第一進液口與斜板隔油池的排液口通過管路連接、第二進液口與油水分離器的第二排液管連接、排液口與雙級過濾裝置的進液口通過管路連接;雙級過濾裝置的排液口處設有三通閥門,其兩個出口端分別連接有第三排液管和第四排液管;
鐵碳微電解反應裝置的進液口與第四排液管連接、排液口與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進液口通過管路連接;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排液口通過管路與污水深度處理系統的進液口連接;
三相分離調節器的污油排放口、軸流式旋流油水分離器的污油排放口、以及斜板隔油池的污油排放口分別通過管路連接至污油池內;三相分離調節器的泥渣排放口、斜板隔油池的泥渣排放口、以及混凝氣浮池的浮渣排放口分別通過管路連接至污泥池內;
上述各管路和各排液管上均設有調節閥門和流量泵;
油污水分質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一、對港區內油污水進行分類處理:
對港區的油污水以含油量進行劃分,將低含油量的油污水收集并排放至調節池內,將高含油量的油污水收集并排放至斜板隔油池內,將港區生活污水排放至生活污水處理系統中;
步驟二、低含油量的油污水的處理:
利用調節池的攪拌裝置對排入池體內的低含油量的油污水攪拌混合6~8h,而后泵送至三相分離調節器中,以去除油污水中大部分浮油、泥砂、懸浮物;繼而泵送至軸流式旋流油水分離器中,去除油污水中的細小油粒,完成油污水處理;
其中,三相分離調節器的結構參數為:進液口的直徑為其旋流腔直徑的0.25~0.30倍,污油排放口的直徑為其旋流腔直徑的0.020~0.022倍,排液口的直徑為其旋流腔直徑的0.15倍;旋流腔的柱段高徑比為2.8~3.0:1;軸流式旋流油水分離器的長徑比為9.0,且其出水口切向開設;
若處理后的油污水經油份檢測儀檢測達到排放標準,即可直接排放;若處理后的油污水經油份檢測儀檢測未達到排放標準,則將處理后的油污水泵送至混凝氣浮池中;
步驟三、高含油量的油污水的處理:
在進行步驟二的同時,控制排放至斜板隔油池的高含油量的油污水依次在其進水池、斜板隔油池和儲水池內的停留時間分別為0.5~1.0h、45min~60min和至少3.0h,以除去其中浮油及10μm以上的分散油;斜板隔油池的出水進而泵送至混凝氣浮裝置中,以45mg/L~100mg/L的投料量投入復合絮凝劑,并以渦凹微氣泡氣浮法以去除乳化油;接著將混凝氣浮裝置的出水泵送至雙級過濾器中,依次經雙級過濾裝置的粗過濾器和精過濾器,完成小顆粒懸浮油的去除;
若處理后的油污水經油份檢測儀檢測達到排放標準,即可直接排放;若處理后的油污水經油份檢測儀檢測未達到排放標準,則將處理后的油污水泵送至鐵碳微電解反應裝置中;
步驟四、在進行步驟二和步驟三的同時,將廢水調節至pH=3~3.5排放至在鐵碳微電解反應裝置中進行電解處理;其中,以進入鐵碳微電解反應床中的廢水體積計,鐵屑投加量為40~45g/L,活性炭顆粒采用粒徑為1.5~3.0mm的活性炭顆粒,鐵屑采用粒徑為2~6mm,活性炭顆粒投加量與鐵屑投加量的重量比為1~2:1;曝氣泵向曝氣混合區通入空氣的流量750~800mL/min·L,廢水在鐵碳微電解反應床內的停留時間為160~180min;電解處理后泵送至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與港區生活污水一同依次進行生活污水處理和污水深度處理后,達到可達標排放的要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水分質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軸流式旋流油水分離器的長徑比為9.0,且其出水口切向開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未經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172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