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管導管的智能化管理裝置在審
申請號: | 202110361500.8 | 申請日: | 2021-04-02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824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發明(設計)人: | 黃桃;徐欽;趙林;陳雪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醫科大學 |
主分類號: | A61M16/04 | 分類號: | A61M16/04;A61M1/00 |
代理公司: | 重慶圖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3 | 代理人: | 蔣國榮 |
地址: | 400042***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管 導管 智能化 管理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氣管導管的智能化管理裝置,所述的智能化管理裝置包括CO2微旁流監測模塊、氣囊壓力管理模塊、負壓吸引泵、負壓吸引瓶、多功能連接盒及專用氣管導管;所述的CO2微旁流監測模塊以實現氣囊密閉性監測,再根據其反饋信息利用氣囊管理模塊閉環調控氣囊壓力,從而實現以適宜的氣囊壓力調控氣囊密閉性。所述的負壓吸引泵可自動清除氣囊上方分泌物。其優點表現在:能夠智能化調控氣管導管氣囊壓力,實現以最適宜的導管氣囊壓力對患者氣道進行密閉;氣管導管的智能化管理裝置有利于預防氣管導管應用中的誤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及氣道黏膜損傷等相關并發癥,并減少護理工作量和提高氣囊上方分泌物清除的及時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氣管導管的智能化管理裝置。
背景技術
氣管導管是插入患者氣管/支氣管,為患者特別是不能自主呼吸患者創建一個臨時性人工呼吸通道的一種醫療器械。氣管導管主要包括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導管。氣管導管是保證氣道通暢的有效手段,在搶救過程中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但氣管導管的建立破壞了機體正常的生理解剖和防御功能,導致氣道分泌物顯著增加及口腔分泌物、胃食道反流物等大量滯留物積聚于人工氣道氣囊上方形成“黏液湖”,為細菌繁殖提供有利環境。如果氣管導管的氣囊對氣道密閉不嚴,氣囊上方滯留物將沿氣囊與氣道縫隙滲漏至下呼吸道(即誤吸),引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導致高病死率、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顯著增加。而如果為了提高氣囊對氣道密閉性而增加氣囊壓力過高,易導致氣囊壓迫區氣道黏膜損傷甚至壞死,嚴重時可發生氣管食管瘺。因此,如何以最適宜的氣管導管氣囊壓力實現患者氣道密閉、及時清除氣囊上方分泌物,是預防誤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及氣道黏膜損傷等氣管導管應用相關并發癥的關鍵。
目前,針對氣管導管氣囊上方分泌物的清除方法是定期由護理人員進行聲門下吸引,導致護理工作量顯著增加及存在分泌物清除不及時的風險;針對氣管導管氣囊的壓力調控主要采用壓力表測量法、觸摸判斷法等方法,并以多項指南經驗性推薦的25~30cmH2O作為調控目標,但這些方法不能實現氣囊密閉性的精準監測和氣囊壓力的個體化調控。
綜上所述,亟需一種能實現氣囊密閉性的精準監測、氣囊壓力的個體化調控及自動清除氣囊上方分泌物的智能化管理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種能實現氣囊密閉性的精準監測、氣囊壓力的個體化調控及自動清除氣囊上方分泌物的智能化管理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氣管導管的智能化管理裝置,所述的智能化管理裝置包括CO2微旁流監測模塊、氣囊壓力管理模塊、負壓吸引泵、負壓吸引瓶、多功能連接盒及專用氣管導管;所述的專用氣管導管的近端設置有CO2采樣管、氣囊充氣管以及負壓吸引管;所述的專用氣管導管的遠端設置有和CO2采樣管相通的CO2采樣孔,以及和氣囊充氣管相通的氣囊充氣孔,以及和負壓吸引管相通的負壓吸引孔;所述的CO2充氣管的外端連接微旁流監測模塊;所述的氣囊充氣管外端連接氣囊壓力管理模塊;所述的負壓吸引管的外端連接負壓吸引泵;CO2微旁流監測模塊以實現氣囊密閉性監測,再根據其反饋信息利用氣囊管理模塊閉環調控氣囊壓力,從而實現以適宜的氣囊壓力調控氣囊密閉性。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CO2微旁流監測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模塊、通訊模塊、傳感器模塊、光源模塊以及管道適配器;所述的光源模塊以及傳感器模塊均設置在管道適配器的兩邊;所述的光源模塊發出控制信號經調制電路進行脈沖控制,使得光源模塊發出周期性的光信號,調制的光信號通過管道適配器中的待測氣體時被氣體吸收,最后光信號被傳感器模塊接收;所述的傳感器模塊輸出的信號進入微處理器模塊;所述的微處理器模塊對所得到的數字信號進行處理,處理后通過串口通信模塊傳輸到通訊模塊上進行顯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醫科大學,未經重慶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150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鱟試劑凍干微球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 下一篇:一種簡易拉鎖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