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結直腸癌手術切除治療后預后監測的糞便微生物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59892.4 | 申請日: | 2021-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6137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1 |
| 發明(設計)人: | 姚秋林;唐美芳;張紅云;曾柳紅;葛建敬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 |
| 主分類號: | C12Q1/10 | 分類號: | C12Q1/10;C12Q1/06;C12Q1/689;G16H50/20;G16H50/30;G16B40/00;C12R1/145;C12R1/19;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張立娜 |
| 地址: | 518083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直腸癌 手術 切除 治療 預后 監測 糞便 微生物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結直腸癌手術切除治療后預后監測的糞便微生物檢測方法。本發明提供了梭菌屬(Fusobacterium)、糞桿菌屬(Faecalibacterium)和普雷沃氏菌屬(Prevotella)等15種特定腸道細菌作為標記物在如下任一中的應用:制備用于篩查結直腸癌或結直腸癌術后預后監測的產品。本發明具有無創采樣,操作簡單,患者容易接受,重現性好,通量高等優點。并且可以在結直腸癌手術后的最早期進行監測,術后6個月內,早于傳統技術CT/MRI/腸鏡推薦的隨訪時間。可以有效的輔助傳統腫瘤標志物CEA監測,減少漏診率,提升術后早期監測的靈敏度和準確性,更早發現術后復發或轉移,提升治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醫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結直腸癌手術切除治療后預后監測的糞便微生物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又稱大腸癌,是指發生在人體下消化道結腸或直腸部位的惡性腫瘤。2018年全球結直腸癌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結直腸癌的經典發病模式為腸腺上皮-腺瘤-腺癌-轉移癌,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多基因變異所致的病理過程和結果。手術切除是80%未發生轉移的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雖然進行了有效的外科手術,但仍有30%-50%的患者在初始治療后會復發或轉移。通常結直腸癌術后復發早期均無明顯不適癥狀,病變進一步發展可出現下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包塊以及腸梗阻等臨床表現。對于結直腸癌術后復發,總的治療原則是能夠手術根治的應積極手術,手術是唯一有望治愈的手段。因此,疾病復發的早期發現與診斷至關重要。有效的預后監測,可以更早的發現無癥狀期的復發及潛在的可切除轉移病灶,大大提升患者治愈率,進而降低結直腸癌的死亡率。
目前對結直腸癌術后預后監測無統一的最佳方案,常用的方法有腫瘤標志物監測,影像學檢查和腸鏡檢查。目前在用的傳統方法都有各自的弊端:腫瘤標志物(CEA)監測操作方便,無侵入性,但敏感性和特異性較低,急需一種或多種簡單無創的輔助方法;下消化道造影、腹部CT或MRI檢查有助于發現復發并判斷復發灶的部位和范圍,然而對于一些小的或部位隱匿的復發灶容易漏診;腸鏡成像對技術及經驗依賴高,具有侵入性或放射性,接受度低,儀器成本要求高,結腸鏡檢查對吻合口復發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但對腸壁外的復發則診斷困難。
胸腹/盆腔CT或MRI,CT是應用X線束圍繞人體的某一部位連續斷面掃描,常用于檢查腫瘤患者胸腹部。MRI是根據質子在不同化合物中的信號差異,區分不同組織,包括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MRI已應用于全身各系統的成像診斷,效果最佳的是顱腦、脊髓、心臟大血管、關節骨骼、軟組織及盆腔。結腸鏡檢查是醫生用來檢查大腸及結腸內部病變的一種診斷方式,通過結腸鏡能順次、清晰地觀察肛管、直腸、乙狀結腸、結腸、回腸部粘膜狀態,而且可以進行活體的病理學和細胞學檢查。結腸鏡檢查的適應癥有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持續糞潛血陽性者,有下消化道癥狀,X線鋇劑灌腸檢查疑有回腸末端及結腸病變,有明顯腸道癥狀或疑有惡性變異者,低位腸梗阻及腹塊,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結腸癌術后或息肉切除后及炎癥性腸病治療后定期結腸鏡隨訪者等。
胸腹/盆腔CT有一定輻射,對軟組織腫瘤的診斷效能,特別是定性診斷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胃腸道由于腸道蠕動及內容物的影響,大部分情況不適合做MRI檢查。腸鏡成像對技術及經驗依賴性高,具有侵入性,禁忌癥多,容易引起并發癥,接受度低。纖維結腸鏡、下消化道造影、腹部CT或MRI檢查有助于發現復發并判斷復發灶的部位和范圍,然而對于一些小的或部位隱匿的復發灶容易漏診。并且這些檢查大多不適于剛經歷手術的患者,通常建議的隨訪時間是術后半年或1年1次,可用于術后半年內監測的方法太有限。目前,對結直腸癌術后預后監測沒有統一的最佳方案,這些傳統的檢查方法操作復雜、經驗依賴性高、儀器成本高、醫療資源緊張、通量低,并且大多有侵入性,依從性差,無創的方法只有腫瘤標志物(CEA、CA19-9)監測,急需更多無創、操作簡單、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檢測方法來輔助術后早期監測,尤其是術后半年內的監測。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結直腸癌術后預后監測方法操作復雜、侵入性、儀器成本高、通量低及早期監測方法單一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未經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5989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