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井下區域定位區間移動目標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58612.8 | 申請日: | 2021-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923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賈詠潔;單成偉;陳曉晶;呂小強;吳巖明;劉豐禎;吳琦;賈文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地(常州)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團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G1/052 | 分類號: | G08G1/052;H04W4/02 |
| 代理公司: | 常州至善至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09 | 代理人: | 趙旭 |
| 地址: | 2131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井下 區域 定位 區間 移動 目標 平均速度 估算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井下移動速度計算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井下區域定位區間移動目標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這種井下區域定位區間移動目標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包括包括以下步驟:S1、設定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其他基站,測量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其他基站的安裝地點的真實距離值;S2、設置上位機,于上位機內配置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接收半徑值及數據心跳時間;S3、上位機發出數據,通過網絡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進行通信,獲取車輛定位信息,這種井下區域定位區間移動目標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具有在不改變現有硬件設備的前提下,通過本方法計算得出的車輛平均行駛速度更加準確,可以更好的為行車安全提供數據依據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井下移動速度計算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井下區域定位區間移動目標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
背景技術
在煤礦井下輔助運輸的日常工作中,無軌膠輪車是最主要的運輸工具,井下物料和人員的運輸大多依靠無軌膠輪車實現,所以無軌膠輪車的日常管理尤為重要,嚴格的車輛管理制度可以大大提高安全生產效率。由于井下巷道的分布復雜,行車環境較差,為了防止車輛事故的發生,必須對車輛行駛速度進行嚴格的管控,對于超速行車的司機要進行一定的經濟懲罰來提高安全意識。
現有的技術中,無軌膠輪車包括貨箱及車頭,所述車頭的一側設有駕駛室,所述駕駛室的前部和后部分別相對設有副駕駛座和主駕駛座,所述主、副駕駛座之間設有操作控制臺,所述駕駛室內靠近主駕駛座的左側壁上設有儀表盤。我公司生產的無軌膠輪車采用一室兩座結構解決了車輛在礦井坑道作業不用掉頭而能雙向運行的問題,縮短了車體長度,使車輛變得小巧靈活;同時簡化了操作控制結構,減少重復設置,降低了系統造價;駕駛室更符合人體工程學布局,更方便操作。
為了嚴格控制車輛的行駛速度,需要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不斷對車輛的平均速度進行計算,在現有的車輛區域定位系統中,車輛的平均速度一般是采取區間測速的方法來計算,利用兩個基站安裝地點的距離值除以兩個基站第一次收到車輛定位信號的時間差來獲得車輛在兩個基站間行駛的平均速度,再根據計算出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過額定速度對司機進行報警提示并計入違章記錄。
但是由于基站的接收范圍不同和接收范圍存在交叉重合區域,這種簡單的計算方式極易導致計算結果出現較大的誤差,在誤差較大的情況下并不能真實反應車輛行駛的平均速度,影響行車安全和司機超速違章的判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井下區域定位區間移動目標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以解決車輛行駛的速度的技術問題,達到能夠提升車輛平均行駛速度的準確都,并更好的為行車安全提供數據依據的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井下區域定位區間移動目標平均速度的估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設定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其他基站,測量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或其他基站的安裝地點的真實距離值;
S2、設置上位機,于上位機內配置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接收半徑值及數據心跳時間;
S3、上位機發出數據,通過網絡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進行通信,獲取車輛定位信息;
S4、記錄第一基站第一次接收到車輛定位信號的時間點;
S5、記錄第二基站第一次接收到車輛定位信號的時間點,同時該信號同時繼續被第一基站接收;
S6、記錄第二基站接收到車輛定位信號,但第一基站已經無法接收到信號的時間點;
S7、記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無法接收到車輛定位信號的時間點;
S8、根據距離及時間差加權計算出車輛平均行駛速度。
進一步的,所述S1的步驟中,具體如下:
所述真實距離值為根據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在井下的實際安裝地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地(常州)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團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天地(常州)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團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5861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