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球團粒徑檢測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56547.5 | 申請日: | 2021-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345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于躍;徐東濱;張習文;姜東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銳視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T7/62 | 分類號: | G06T7/62;G06T7/13;G06T5/00;G01N15/02;G06K9/32;G06K9/38;G06K9/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枝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91 | 代理人: | 鄭懌 |
| 地址: | 116000 遼寧省大連市高***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團粒 檢測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球團粒徑檢測方法及系統,屬于目標檢測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球團粒徑檢測方法,首先獲取球團圖像,提取感興趣區域得到球團特征圖像,然后對球團特征圖像依次進行灰度變換、濾波、自適應二值化、距離變換、去噪和分水嶺變換處理得到球團輪廓分布圖,并確定各個球團的中心,依據各個球團的中心得到各個球團的粒徑;本發明通過對球團特征圖像進行濾波、自適應二值化、距離變換、去噪和分水嶺變換等處理,提升了對球團圖像的檢測識別能力,并依據各個球團的中心得到各個球團的粒徑,可以實時計算球團的粒徑,省事省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目標檢測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球團粒徑檢測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球團礦具有較好的冷態強度、還原性和粒度組成。在鋼鐵工業中球團礦與燒結礦同樣成為重要的高爐爐料,可一起構成較好的爐料結構。也應用于有色金屬冶煉。
隨著地球資源的不斷開采,富礦短缺,必須不斷擴大貧礦資源的利用,而選礦技術的進步可經濟地選出高品位細磨鐵精礦,其粒度從-200網目(小于0.074mm)進一步減少到-325網目(小于0.044mm)。這種過細精礦不益于燒結,透氣性不好,影響燒結礦產量和質量的提高,而用球團方法處理卻很適宜,因為過細精礦易于成球,粒度愈細,成球性愈好,球團強度愈高。
成品礦的形狀不同:燒結礦是形狀不規則的多孔質塊礦,而球團礦是形狀規則的10~25mm的球球團礦較燒結礦粒度均勻,微氣孔多,還原性好,強度高,且易于貯存,有利于強化高爐生產。
適于球團法處理的原料已從磁鐵礦擴展到赤鐵礦、褐鐵礦以及各種含鐵粉塵,化工硫酸渣等;從產品來看,不僅能制造常規氧化球團,還可以生產還原球團、金屬化球團等;同時球團方法適用于有色金屬的回收,有利于開展綜合利用。
固結成塊的機理不同:燒結礦是靠液相固結的,為了保證燒結礦的強度,要求產生一定數量的液相,因此混合料中必須有燃料,為燒結過程提供熱源。而球團礦主要是依靠礦粉顆粒的高溫再結晶固結的,不需要產生液相,熱量由焙燒爐內的燃料燃燒提供,混合料中不加燃料。
生產工藝不同:燒結料的混合與造球是在混合機內同時進行的,成球不完全,混合料中仍然含有相當數量未成球的小顆粒。而球團礦生產工藝中必須有專門的造球工序和設備(造球盤等),將全部混合料造成10~25mm的球,小于10mm的小球要篩出重新造球。所以粒徑篩選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球團礦生產工藝中粒徑檢測是關鍵的一個環節,粒徑檢測及統計的準確程度對球團生產過程提供了有力的參考。
現有對球團粒徑檢測是用直徑不同的篩子由大到小篩選出不同粒徑的球團,再統計各個直徑下篩選出的顆粒物數量進而得到球團粒徑的分布情況。這種方法雖然簡單易行,但是無法實時統計球團粒徑,且費時費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球團粒徑檢測方法及系統,旨在解決現有球團粒徑檢測方法,無法實時統計球團粒徑,且費時費力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球團粒徑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獲取工業攝像頭采集的球團圖像;
步驟2:提取球團圖像上的感興趣區域生成球團特征圖像;
步驟3:對所述球團特征圖像進行灰度變換生成球團特征灰度圖像;
步驟4:對所述球團特征灰度圖像進行濾波處理生成濾波后的球團特征灰度圖像;
步驟5:對所述濾波后的球團特征灰度圖像進行自適應二值化處理生成球團特征二值化圖像;
步驟6:對所述球團特征二值化圖像進行距離變換生成球團分布二值化圖像;
步驟7:對所述球團分布二值化圖像進行去噪處理生成去除噪聲后的球團分布二值化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銳視達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大連銳視達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5654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