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格式化服務器硬盤的裝置、服務器及服務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55487.5 | 申請日: | 2021-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760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北京 | 申請(專利權)人: | 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6 | 分類號: | G06F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侯珊 |
| 地址: | 25010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格式化 服務器 硬盤 裝置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格式化服務器硬盤的裝置、服務器及服務器系統。第一通信接口用于與服務器的第二通信接口插接以與服務器建立通信。處理芯片與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pin連接,且內部存儲有操作系統及RAID管理工具,處理芯片用于在與服務器成功建立通信后,自動調用RAID管理工具在操作系統下運行,以向服務器發送硬盤格式化命令。服務器用于在接收到硬盤格式化命令后,從預存硬盤盤符中自動查找服務器的硬盤盤符,并基于硬盤盤符自動格式化服務器硬盤。可見,用戶只需要將格式化服務器硬盤的裝置插入服務器通信接口中,便可使服務器自動執行硬盤格式化操作,從而節約了格式化時間,提高了服務器硬盤格式化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服務器硬盤格式化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格式化服務器硬盤的裝置、服務器及服務器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服務器支持Windows操作系統和Linux操作系統,而Windows操作系統和Linux操作系統的文件格式不同,不能兼容。在服務器更換操作系統的情況下,需要格式化處理服務器硬盤才能向硬盤寫入數據?,F有技術中,格式化服務器硬盤的方法為:由人工查找服務器硬盤的盤符,然后向服務器的操作系統下發包含硬盤盤符的格式化命令,以由操作系統執行格式化命令來格式化硬盤盤符指定的硬盤。但是,服務器硬盤的數量較多,導致人工下發格式化命令耗費時間較長,從而導致服務器硬盤格式化的效率較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方案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格式化服務器硬盤的裝置、服務器及服務器系統,只需要將格式化服務器硬盤的裝置插入服務器通信接口中,便可使服務器自動執行硬盤格式化操作,從而節約了格式化時間,提高了服務器硬盤格式化的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格式化服務器硬盤的裝置,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用于與服務器的第二通信接口插接以與所述服務器建立通信;
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pin連接、且內部存儲有操作系統及RAID管理工具的處理芯片,用于在與所述服務器成功建立通信后,自動調用所述RAID管理工具在所述操作系統下運行,以向所述服務器發送硬盤格式化命令;
其中,所述服務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硬盤格式化命令后,從預存硬盤盤符中自動查找所述服務器的硬盤盤符,并基于所述硬盤盤符自動格式化服務器硬盤。
優選地,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包括:
接口殼體,用于與所述服務器的第二通信接口插接;
設有所述第一通信pin、且可在所述接口殼體內移動的通信部,用于在自身被推入所述接口殼體內時使所述第一通信pin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通信pin相接觸,以與所述服務器建立通信;在自身被拉出所述接口殼體時使所述第一通信pin與所述第二通信pin不接觸,以與所述服務器斷開通信。
優選地,所述通信部包括:
設有所述第一通信pin的管腳件;
與所述管腳件連接的傳動件;
與所述傳動件連接的按鍵,用于在自身被一次按下時,通過所述傳動件將所述管腳件推入所述接口殼體內,以使所述第一通信pin與所述第二通信pin相接觸;在自身被二次按下時,通過所述傳動件將所述管腳件拉出所述接口殼體,以使所述第一通信pin與所述第二通信pin不接觸;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在初始插接狀態下與所述服務器不通信。
優選地,所述服務器還用于在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建立通信連接后,在系統界面顯示供裝置權限賬號密碼和服務器權限賬號密碼輸入的密碼輸入界面;在接收到裝置權限賬號密碼和服務器權限賬號密碼后,將所述裝置權限賬號密碼通過通信接口發送至所述處理芯片,并判斷輸入的服務器權限賬號密碼是否正確,若是,則允許后續響應所述硬盤格式化命令;若否,則不允許后續響應所述硬盤格式化命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5548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