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深度調峰的鍋爐低負荷穩燃脫硝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54101.9 | 申請日: | 2021-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798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陸續;吳慶龍;張向宇;張波;付康麗;向小鳳;徐宏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2B1/22 | 分類號: | F22B1/22;F22B31/00;F22B37/02;F23J7/00;F23J15/04;F23L7/00;C25B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陳翠蘭 |
| 地址: | 710048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深度 鍋爐 負荷 穩燃脫硝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一種適用于深度調峰的鍋爐低負荷穩燃脫硝系統及方法,系統包括連接在鍋爐上的氨氣噴入裝置、電解水制氫裝置、汽輪機和發電機,以及設在鍋爐尾部煙道內的SCR反應器;鍋爐爐膛側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設有SOFA噴口、氨氣噴口、氫氣噴口和低氮燃燒器;SOFA噴口位于鍋爐爐膛燃盡區;氨氣噴口、氫氣噴口和低氮燃燒器位于鍋爐爐膛主燃區;氨氣噴入裝置的氨氣出口分兩路管路,一路管路連接氨氣噴口和另一路管路伸入鍋爐尾部煙道設置在SCR反應器的入口處;電解水制氫裝置的氫氣出口連接氫氣噴口,氧氣出口連接SOFA噴口;汽輪機的輸入端高溫蒸汽由鍋爐提供,汽輪機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發電機輸入端,發電機供電端分別與電解水制氫裝置的電源端和外部電網連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燃煤電廠深度調峰鍋爐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適用于深度調峰的鍋爐低負荷穩燃脫硝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通常在電力系統中各個電廠的需求電負荷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為了維持有功功率平衡,保持系統頻率穩定,就需要發電部門相應改變發電機的發電量以適應用電負荷的變化。當火電機組深度調峰時,鍋爐總煤量逐步降低,爐膛溫度逐步下降,燃燒逐漸惡化。當達到一定的穩燃負荷臨界點時,鍋爐必須采取相適應的措施穩定燃燒。
而且,隨著電網裝機容量的快速增加,電力供需不匹配問題日益嚴峻,居民用電量遠小于供電量的現象頻繁發生,使得電廠燃煤機組時常處于深度調峰低負荷運行狀態。在深度調峰期間機組長期處于低負荷運行,由于此時一次風煤比過大,燃燒初期氧量較高,導致煤粉燃燒產生的NOx質量濃度升高難以達到目前的排放標準,且存在低負荷穩燃問題,降低了火電機組深度調峰能力。此外,隨著新能源發電技術的不斷發展,燃煤機組的上網空間被大規模占據。加之風能等新能源具有波動性大、穩定性差等反調峰特性,進一步給燃煤機組調峰過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限制。因此,燃煤機組需要具有深度調峰下低負荷運行的能力,而燃煤機組低負荷穩定運行的關鍵是保證燃燒穩定,也就是燃燒器能夠在低負荷下穩燃,但目前的燃煤機組難以實現較低負荷下的穩燃。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用于深度調峰的鍋爐低負荷穩燃脫硝系統及方法,設計合理,簡單高效,穩定可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適用于深度調峰的鍋爐低負荷穩燃脫硝系統,包括連接在鍋爐上的氨氣噴入裝置、電解水制氫裝置、汽輪機和發電機,以及設置在鍋爐尾部煙道內的SCR反應器;
所述的鍋爐采用空氣分級燃燒,爐膛側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有SOFA噴口、氨氣噴口、氫氣噴口和低氮燃燒器;所述的SOFA噴口位于鍋爐爐膛燃盡區;所述的氨氣噴口、氫氣噴口和低氮燃燒器位于鍋爐爐膛主燃區;
所述氨氣噴入裝置的氨氣出口分兩路管路,一路管路連接氨氣噴口和另一路管路伸入鍋爐尾部煙道設置在SCR反應器的入口處;
所述的電解水制氫裝置的氫氣出口連接氫氣噴口,氧氣出口連接SOFA噴口;
所述的汽輪機的輸入端高溫蒸汽由鍋爐提供,汽輪機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發電機輸入端,發電機供電端分別與電解水制氫裝置的電源端和外部電網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氨氣噴入裝置包括液氨儲罐。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液氨儲罐的出口依次設置有給料泵和計量裝置,計量裝置的輸出端作為氨氣出口。
進一步的,所述的兩路管路上分別設置有控制閥。
進一步的,所述的電解水制氫裝置采用質子交換膜電解槽。
進一步的,所述的汽輪機的輸入端連接過熱器/再熱器,過熱器/再熱器設置在鍋爐爐頂水平煙道內。
一種適用于深度調峰的鍋爐低負荷穩燃脫硝方法,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5410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