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3D打印用CuCrZr合金粉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53880.0 | 申請日: | 2021-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192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石松;王小軍;劉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F9/08 | 分類號: | B22F9/08;B22F1/00;C22C9/00;B33Y7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棧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劉婷 |
| 地址: | 710077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打印 cucrzr 合金粉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3D打印用CuCrZr合金粉制備方法,S1配料:Cu粉、Cr粉、Zr粉配比稱重;S2混粉:Cr粉、Zr粉進行攪拌混合,隨后與Cu粉混入并加入乙醇,攪拌均勻后球磨混粉,得到混合粉;S3冷等靜壓:等到混合粉中乙醇完全揮發后,冷等靜壓得到銅鉻合金坯料;S4燒結脫氣:對銅鉻合金坯料進行梯度加熱,得到銅鉻合金電極;S5電極感應氣霧化制粉:對銅鉻合金電極進行區域熔煉并氣霧化制粉,得到CuCrZr合金粉末;S6篩分:對CuCrZr合金粉末進行篩分分級,得到需要的3D打印粒度范圍的粉末。本發明制備的CuCrZr合金粉粒度范圍窄、球形度高,有效保證了3D打印過程的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屬粉末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3D打印用CuCrZr合金粉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CuCrZr合金因其良好的高強高導和耐高溫性能,而廣泛應用于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集成電路引線框架、熱交換材料等領域,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借助其凝固過程的“驟冷”使得“固溶過程”得到充分的進行,進一步提高了CuCrZr材料的高強高導和耐高溫性能。
但是現有的CuCrZr合金粉制備工藝是以“VIGA”工藝為基礎進行真空氣霧化制粉,受到坩堝、中間包等耐火材料和霧化過程霧化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其制備的粉末存在雜質多、成分精確度差、球形度差、衛星粉和空心粉占比大,以及粉末粒度范圍廣等問題,嚴重影響了3D打印過程的產品質量,并且原材料中特別是“Zr”極為活潑,在熔融狀態下極易與其所接觸的介質發生反應,成分難以控制,給最終的3D打印成分調配帶來困難,加之常規的VIGA工藝由于存在中間包,在霧化過程常常因為導流管處金屬熔液冷卻過快而堵包,導致霧化失敗。
因此,現需要一種新型的工藝方法來制備3D打印用CuCrZr合金粉,從而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高3D打印過程的產品質量,增強3D打印過程的穩定性。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3D打印用CuCrZr合金粉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3D打印用CuCrZr合金粉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配料:將Cu粉、Cr粉、Zr粉按照重量百分比進行稱重,其中Cr可調范圍為0.5-5%,Zr可調范圍為0.02-1 %,Cu為余量;
S2混粉:稱重后的Cr粉、Zr粉進行攪拌混合并進行球磨混粉,隨后將混合均勻的Cr粉、Zr粉混入稱重好的Cu粉中,按照Cu粉、Cr粉、Zr粉總重的1/4-1/3加入乙醇,攪拌均勻后球磨混粉,得到混合粉;
S3冷等靜壓:等到混合好的混合粉中乙醇完全揮發后,采用冷等靜壓的方式壓制,壓制壓力100-200 MPa,保壓時間為2-5 min,得到銅鉻合金坯料;
S4燒結脫氣:對壓制好的銅鉻合金坯料進行梯度加熱,燒結的最高溫度保持在900-1000 ℃,保溫2 h,得到銅鉻合金電極;
S5電極感應氣霧化制粉:對制備好的銅鉻合金電極進行區域熔煉,功率為20-50kW,頻率為100-250 kHz,融化的金屬液體連續垂直穿過緊耦合噴嘴,通過緊耦合噴嘴由高壓氬氣流將金屬液體霧化破碎成大量細小液滴,霧化壓力為2-4MPa,液滴在飛行中凝固成顆粒,得到CuCrZr合金粉末;
S6篩分:氣霧化完成后,待CuCrZr合金粉末完全冷卻,隨后采用篩分設備對霧化粉末進行篩分分級,得到需要的3D打印粒度范圍的粉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陜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5388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