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玉米和蟛蜞菊間作并接種AMF修復鎘污染土壤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51395.X | 申請日: | 2021-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9345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4 |
| 發明(設計)人: | 靖元孝;雷麗莉;朱琪英;彭長連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9C1/10 | 分類號: | B09C1/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孫鳳俠 |
| 地址: | 510631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玉米 蟛蜞菊 間作 接種 amf 修復 污染 土壤 方法 | ||
1.一種玉米和蟛蜞菊間作并接種叢枝菌根真菌修復鎘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間作的方式在被鎘污染的土壤中種植蟛蜞菊和玉米,并將叢枝菌根真菌菌劑添加到被鎘污染的土壤中;
所述叢枝菌根真菌菌劑中叢枝菌根真菌為地表球囊霉
所述玉米的品種為京科516;
所述叢枝菌根真菌菌劑包括玉米根段、真菌菌絲、菌根真菌孢子和土壤,所述叢枝菌根真菌菌劑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將叢枝菌根真菌接種至無菌土壤中,接種量為土壤重量的3~4%,播種玉米種子,于22~28℃溫度下培育3~5個月,收獲時剪去玉米地上部分,收獲地下的玉米根段、真菌菌絲、菌根真菌孢子和土壤,粉碎,冷藏待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和蟛蜞菊的間作比例為1:1~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蟛蜞菊每行的株距為20~30cm,玉米每行的株距為20~30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蟛蜞菊與玉米之間的行距為10~15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師范大學,未經華南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51395.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