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多氣象條件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49985.9 | 申請日: | 2021-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1510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9 |
| 發明(設計)人: | 何佳;郭蓬;楊建森;張登權;王夢丹;李洪亮;王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汽研(天津)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23/02 | 分類號: | G05B23/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興智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安孔川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濱海新區開***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氣象條件 智能 汽車 測試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多氣象條件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方法及系統,包括以下步驟:S1、將待測智能網聯汽車與測試平臺連接;S2、通過測試平臺的駕駛場景庫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駕駛行為輸入;S3、測試平臺控制氣象條件模擬裝置為待測智能網聯汽車提供待測多氣象條件。本發明有益效果:一種基于多氣象條件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方法及系統對智能網聯汽車進行整車級別的實際測試,避免對感知設備、控制器單獨進行測試導致結果可信度不高的問題;并且,僅有駕駛行為輸入為模擬信號,智能網聯汽車的感知設備、控制器、測試標靶和氣象條件均為實際測試,可以在避免道路實測、節約成本的同時保證測試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多氣象條件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智能網聯汽車已經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主流技術,通過在汽車車身上搭載的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V2X等感知設備獲取外界信息,并根據外界信息控制車輛,實現車輛的自動駕駛。而智能網聯汽車的感知設備易受到外界復雜氣象條件的影響,導致感知系統的漏報或誤報,造成嚴重后果。
因此,智能網聯汽車需要進行嚴格測試才能投入市場,目前主流的測試方法包括實際道路測試和仿真系統測試兩種。對于實際道路測試而言,由于氣象條件難以認為控制,因此復雜氣象條件實現較為困難。對于仿真系統測試而言,雖然復雜氣象條件容易實現,但是缺乏感知設備實際性能參數,測試結果與實際路測結果還存在一定差別,導致測量精度不高。
并且,現有技術中對智能網聯汽車感知設備的測試方法,往往只針對單一氣象條件進行測試,要么就是只針對單一感知設備進行測試,未考慮到在實際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中存在多感知設備感知設備協同感知多氣象條件的情況,以及氣象條件隨時間復雜多變的情況,測試結果可信度不高。
因此,需要結合當前行業測試需求,提出一種多氣象條件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方法。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基于多氣象條件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方法及系統,可以使得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方法結果更加精準、測試結果更接近道路測試結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方面本方案公開了一種基于多氣象條件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待測智能網聯汽車與測試平臺連接;
S2、通過測試平臺的駕駛場景庫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駕駛行為輸入;
S3、測試平臺控制氣象條件模擬裝置為待測智能網聯汽車提供待測多氣象條件;
S4、測試平臺根據測試需求控制可移動測試標靶,待測智能網聯汽車感知設備根據可移動測試標靶輸出感知信號;
S5、待測智能網聯汽車控制器接收感知信號,并根據感知信號輸出車輛控制信號;
S6、測試平臺接收感知信號和車輛控制信號,將感知信號和車輛控制信號與可移動標靶信息、預設控制動作進行比對,輸出待測智能網聯汽車感知設備復雜環境測試結果。
進一步的,步驟S2中所述的待測多氣象條件包括溫度、光照強度、風速、風向、雪花、雨水、霧霾、強電磁干擾中的一種或多種,待測多氣象條件參數可根據需要設定;
待測多氣象條件參數及選擇可隨著時間軸變換而改變。
進一步的,溫度參數包括測試平臺內攝氏度值;光照參數包括光照度、陰影大小及頻率;風速和風向參數分別包括風速和風向;雪花參數包括雪花大小和流量;雨水參數包括雨點大小和流量;霧霾參數包括霧霾直徑和流量;強電磁干擾參數包括頻率和功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汽研(天津)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中汽研(天津)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4998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