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隧道中下部溶洞的加強處置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49073.1 | 申請日: | 2021-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031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07 |
| 發明(設計)人: | 馮柯;郭真河;廖朝暉;劉佳;康桂亮;王洋;謝海彬;陳小麗;徐會超;高順治;付凱斌;蘇文卓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冠粵路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14 | 分類號: | E21D9/14;E21D11/18;E21D11/10;E21D11/15;E21D20/02;E21F16/02;E21F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娓娓;晁璐松 |
| 地址: | 511449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隧道 下部 溶洞 加強 處置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隧道中下部溶洞的加強處置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隧道(1),位于隧道(1)水平向一側及下部的溶洞(2),填充于隧道(1)下部溶洞(2)從下往上依次為片石層(3)、碎石層(4)和混凝土(8)、連接于混凝土(8)與隧道(1)的仰拱(18)之間的加強梁(5),連接于水平向溶洞(2)與隧道(1)之間的噴射混凝土層(7),連接于水平向溶洞(2)與巖體之間的局部錨桿(9)、以及隧道(1)與巖體之間連接的藥卷錨桿(14);
所述噴射混凝土層(7)為弧形,噴射混凝土層(7)與隧道(1)的初襯(11)之間填充有混凝土(8)和預留有澆筑混凝土(8)的預留注漿管(10);
所述隧道(1)包含初襯(11)、二襯(13)、連接于初襯(11)和二襯(13)之間的拱架(12)以及設置于隧道(1)內底部兩側的排水溝(15);
所述溶洞(2)在隧道(1)以下部分其邊界一側遠離隧道(1),臨近隧道(1)的一側邊界不超過隧道(1)的最外側邊界。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中下部溶洞的加強處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襯(13)與拱架(12)之間還設置有預留變形層和防水層,所述拱架(12)與初襯(11)之間設置有鋼筋網片。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中下部溶洞的加強處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溶洞(2)在隧道(1)水平一側的部分與隧道(1)臨接端不超過隧道(1)頂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中下部溶洞的加強處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梁(5)為長方體,加強梁(5)包含沿隧道(1)環向的橫水平筋(52)、與橫水平筋(52)連接且沿隧道(1)軸向設置的長水平筋(53)以及連接于橫水平筋(52)和長水平筋(53)的箍筋(51)。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隧道中下部溶洞的加強處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水平筋(52)和長水平筋(53)呈網片狀設置,且相鄰網片狀鋼筋之間還連接有拉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中下部溶洞的加強處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石層(3)填充界線延長線至少超過隧道(1)中線且片石層(3)中片石下大上小,厚度不小于15至30cm;所述碎石層(4)厚度不小于50mm,碎石層(4)中碎石粒徑在3至5cm。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中下部溶洞的加強處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錨桿(9)連接于溶洞(2)頂部和破碎帶處,且局部錨桿(9)在關于轉角處對稱設置。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隧道中下部溶洞的加強處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溝(15)與溶洞(2)通過排水連管連接;所述排水連管底部設置有過濾網,且排水連管在溶洞(2)上間隔設置。
9.一種如權利要求1至8任意一項所述的隧道中下部溶洞的加強處置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先拆除溶洞(2)處對應的拱架(12),往溶洞(2)處拓寬支護,溶洞(2)處采用塊石、片石回填形成片石層(3),并對已完成初支加固;
步驟二、溶洞(2)破碎部位通過局部錨桿(9)和噴射混凝土層(7)進行支護,而后進行拱部初期支護,拱架(12)主要起安全防護作用,采用停車帶支護參數,越過溶洞(2)往大樁號方向施工并讓回填物充分自然沉降,且通過后段施工運渣車起到碾壓作用;
步驟三、噴射混凝土層(7)為弧形,噴射混凝土層(7)與隧道(1)的初襯(11)之間填充有混凝土(8)和預留有澆筑混凝土(8)的預留注漿管(10);其中超前管棚注漿按15m考慮,超前管棚施工時,嚴格控制導向管間距及角度,小導管外插角度為3-5°;
步驟四、現場施工時,在拆除溶洞(2)處對應段拱架(12)時,往溶洞處拓寬不小于3m,采用初期支護,后期進行封堵;
步驟五、待沉降基本穩定后挖除襯砌范圍內及以下50cm范圍的回填物,回填50cm的碎石層(4)碾壓,而后施工加強梁(5),施工初襯(11)并制作支護,澆筑混凝土邊墻并回填至襯砌澆筑邊緣,然后施工下臺階,施工模注二襯(13),由此完成溶洞(2)處置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冠粵路橋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冠粵路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4907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