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RFID識別的工器具防丟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48362.X | 申請日: | 2021-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923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8 |
| 發明(設計)人: | 鄭亞瓊;杜東亮;龐繼勇;郭琳;高義民;張燕軍;趙小偉;馬丕地;趙芳;王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山東電力建設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B21/24 | 分類號: | G08B21/24;G08B25/08;G06K17/00;H04W4/029;G01S19/14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祖之強 |
| 地址: | 250101 山東省濟***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rfid 識別 器具 方法 系統 | ||
本公開提供了一種基于RFID識別的工器具防丟方法及系統,獲取工器具RFID識別信息;獲取掃描設備的賬號信息、當前位置信息和掃描時間信息;當到達預設復核時間時,根據再次獲取的工器具RFID識別信息和掃描設備賬號信息進行信息復核,并根據當前位置信息進行預設復核時間的更新;本公開通過對工器具進行按位置的復核實現了對工器具更高效的監控和防丟管理,通過工器具掃描復核次數確認現場某一工器具數量是否滿足需要,避免了工器具缺失對工程的影響,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工器具安全監控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RFID識別的工器具防丟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本部分的陳述僅僅是提供了與本公開相關的背景技術,并不必然構成現有技術。
現有的工器具管理系統主要基于倉儲式管理系統,其主要應用于大型倉庫物資管理,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倉庫物資中心主機進行工器具、物資的入庫和出庫記錄與操作人員的信息,其信息留存為僅僅保留出庫、入庫時點信息,功能較為單一,而貴重裝置設備則單獨配置定位系統,進行實施定位管理。
發明人發現:
(1)現有重大設備檢修,一般采用區域封閉式管理,通常在隔離區域出入口設置檢查登記口,對出入物品進行人工記錄,因人員知識理解能力不同,記錄過程中易出現記錄與實務不一致現象,工作區域清場時物品清點工作量較大。
(2)倉儲式管理系統主要用于出、入庫物資統計,對于工器具使用過程管控較弱,一般無法監測其使用位置及使用時長,無法對工器具使用效率和工器具需求數量進行統計。
(3)由于單獨定位裝置需具備信號發射功能及配備相應電源使其在實際應用中受到諸多限制:裝置體積偏大,僅使用在貴重設備領導,定位裝置在常用小型扳手等工器具上無法安裝,中小型設備安裝后易影響其正常使用功能;單獨定位裝置其說具備的信號發射功能和能源供應系統決定了,其造價成本較高,在常用的低價值工器具上安裝費用投入較大。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公開提供了一種基于RFID識別的工器具防丟方法及系統,通過對工器具進行按位置的復核實現了對工器具更高效的監控和防丟管理,通過工器具掃描復核次數確認現場某一工器具數量是否滿足需要,避免了工器具缺失對工程的影響,提高了施工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公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公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基于RFID識別的工器具防丟方法。
一種基于RFID識別的工器具防丟方法,包括以下過程:
獲取工器具RFID識別信息;
獲取掃描設備的賬號信息、當前位置信息和掃描時間信息;
當到達預設復核時間時,根據再次獲取的工器具RFID識別信息和掃描設備賬號信息進行信息復核,并根據當前位置信息進行預設復核時間的更新。
進一步的,當到達預設復核時間且未進行復核時,向掃描設備發送提醒信息,在發送提醒信息且到達第一預設時間后,如依然未收到復核信息時,進行賬號的借取權限鎖定,保留歸還權限。
進一步的,當到達預設復核時間且未進行復核時,向掃描設備發送提醒信息,在預設個數的復核時間間隔后,依然未收到復核信息時,進行賬號的借取權限鎖定,保留歸還權限。
更進一步的,借取權限鎖定后,保存權限鎖定原因、未歸還工器具信息、最后一次掃描復核時間以及最后一次掃描復核地點,待接收到工器具歸還信息或者接收到授權指令時,解除權限鎖定。
進一步的,當發生工器具的轉移時,獲取被轉移方的掃描設備賬號信息、工器具RFID識別信息以及掃描時間,當掃描設備賬號信息權限無誤時,確定工器具的使用權轉移到被轉移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山東電力建設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山東電力建設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4836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