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火鼎婆服裝的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46577.8 | 申請日: | 2021-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573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24 |
| 發明(設計)人: | 陳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黎明職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41D1/22 | 分類號: | A41D1/22;A41H3/0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陳云川 |
| 地址: | 3620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火鼎婆 服裝 制作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火鼎婆服裝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a,制作前衣片模板和后衣片模板,依據前衣片模板和后衣片模板制作前袖模板和后袖模板;步驟b,將前衣片模板、后衣片模板、前袖模板以及后袖模板平放在一起,根據款式大小進行相應的放量,制作具有前袖片的前衣片、具有后袖片的后衣片,在前衣片裁剪出斜襟縫并將前衣片分成前左大衣片和前右小衣片,依據斜襟縫制作里襟;制作裝飾條;步驟c,將前衣片、后衣片、里襟以及裝飾條縫接成衣體,并縫制相應的盤扣。本發明能使得火鼎婆衣服更加合體,另外也可以在增加右前小衣片上增加縫位,避免縫制里襟帶來的衣服不合體。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火鼎婆服裝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火鼎公火鼎婆》是涂腳戲項目之一,是泉州民間慶典、迎神賽會“踩街”、“妝人”游行中,一種深受群眾喜愛的民間舞蹈,至遲當不晚于清中后期已在泉州城鄉普遍流行,至今有近三百年歷史。
這個民間舞蹈的表演人員主要分布在泉州市鯉城區江南、浮橋兩個街道辦事處的農村,從業人員復雜分散,他們的演出活動有業余的也有職業性的,主要服務于農村的迎神賽會、婚喪喜慶活動,這是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幾年政府作了許多發掘、搶救、繼承和弘揚工作,活動開展良好,但仍然存在著老藝人退出平臺,年輕一代不愿接班,骨干人才嚴重缺乏,職業收入面臨斷絕等不少難以解決、有待解決的問題,瀕于消亡。
火鼎婆上衣前片是該舞蹈最具特色的服裝,源于清末的一種寬松大襟女上衣,是中國幾千年固有的“十”字型平面的結構。除了舞蹈中的穿著,平時這種傳統服裝沒人穿著,而且,這種古老的火鼎婆上衣的裁剪方法幾乎還是沿襲中國民間傳統的大襟衫裁剪,裁剪出來的服裝又寬又長,腋下褶皺多,真的不合當下現代人的穿著習慣,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裁剪傳統火鼎婆上衣民間傳統裁剪方法的普及缺失,極少人會用,且這種民間傳統方法比較適合以師傅帶徒弟的個體傳授,不利于廣泛普及,古老的裁剪方法滯約著火鼎婆上衣的進一步發展。
參照圖12至圖13,采用傳統的裁剪方法制作的火鼎婆上衣包括衣身,衣身連身(前后身相連)連袖(身袖相連),衣身為前衣片500和后衣片600一體結構,前后無中破縫,利用滿幅布料來設計服裝的主體結構,盡最大可能地保持布幅的完整性。在制作時,從前領中心往右腋下裁開的斜襟把前衣片500分成一個前左大衣片501和前右小衣片502,由于縫紉時在門襟款式線兩邊要留出一定的縫份,前左大衣片501的門襟款式線與裝飾邊800拼接,車縫0.5cm縫份,前右小衣片502與里襟700拼接,車縫0.5cm,這樣的裁剪結構,使得右衽大襟(即前右小衣片502)上至少要匱缺1cm的縫份,影響了成衣穿著的舒適性。
鑒于此,本案發明人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更加合體、穿著舒適的火鼎婆服裝的制作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
一種火鼎婆服裝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a,制作前衣片模板和后衣片模板,依據前衣片模板和后衣片模板制作前袖模板和后袖模板;
步驟b,將前衣片模板、后衣片模板、前袖模板以及后袖模板平放在一起,根據款式大小進行相應的放量,制作具有前袖片的前衣片、具有后袖片的后衣片,在前衣片裁剪出斜襟縫并將前衣片分成前左大衣片和前右小衣片,依據斜襟縫制作里襟;制作裝飾條;
步驟c,將前衣片、后衣片、里襟以及裝飾條縫接成衣體,并縫制相應的盤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黎明職業大學,未經黎明職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4657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