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黃鰭棘鯛室外生態池塘人工育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46052.4 | 申請日: | 2021-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01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30 |
| 發明(設計)人: | 蔡有森;蔡春有;李偉;蔡建順;黃春仁;蔡四川;陳貞年;蔡金泉;蔡惠明;吳光燦;羅磊;王景寶;蔡智懷;陳藝斌;劉賜福;蔡藝新;陳猛猛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10 | 分類號: | A01K61/10;A23K50/80;A23K10/12;A23K10/18;A23K10/20;A01K61/00;C12N1/12;C12R1/89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美燕 |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三亞市崖*** | 國省代碼: | 海南;4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黃鰭棘鯛 室外 生態 池塘 人工 育苗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黃鰭棘鯛室外生態池塘人工育苗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擇育苗池塘:池塘清淤,消毒,暴曬,引水入塘;池塘中接入小球藻,并施以發酵雞糞作為肥料,施肥后接入輪蟲;2)布苗:將初孵仔魚引入育苗池塘;3)育苗期間調控環境因子:仔魚3~20日齡,水體pH7.0~7.5,鹽度25~30‰;21~30日齡,pH 8.2~8.5,鹽度28~33‰;水中溶氧大于5mg/L;4)投喂:7日齡前不投喂,7~20日齡投喂橈足類幼體;并且7~20日齡期間水中每天補充發酵雞糞;15~30日齡還投喂發酵飼料。采用本發明育苗方法,育苗30天后,魚苗成活率高,成活率為89%以上,魚苗生長速度快、活力強且體長均勻,平均體長達到36mm以上,體長標準偏差較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魚類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黃鰭棘鯛室外生態池塘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黃鰭棘鯛(學名:Acanthopagrus latus)是鯛科、棘鯛屬的一種海魚,俗名黃立魚、黃腳立、黃墻、赤翅等,主要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地區。黃鰭棘鯛營養豐富,肉質鮮美,經濟價值高,頗受消費者喜愛,在海水養殖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黃鰭棘鯛的育苗方式主要分為室內水泥池育苗和室外池塘育苗兩類方式。室外池塘水體中是由多種動植物和微生物構成的生態系統,而魚苗(特別是初孵仔魚)游泳能力差,攝食能力弱,容易受到水體環境影響,也容易被水體生物所侵害,導致出苗率低。此外,室外池塘容易遭遇室外惡劣條件的影響也是導致魚苗死亡,魚苗的生長狀態不一致,魚苗質量參差不齊的原因。因此,如何構建一個相對穩定且符合黃鰭棘鯛不同生長時期的營養需求以及仔魚游動能力較弱特點的池塘育苗生態系統是非常重要,這直接關系著池塘育苗過程中的魚苗的存活率及生長速率。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黃鰭棘鯛室外生態池塘人工育苗方法。
本發明方案包括以下方面:
一種黃鰭棘鯛室外生態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包括:
1)選擇育苗池塘:池塘清淤,消毒,暴曬,引水入池塘;池塘中接入小球藻,并施以發酵雞糞作為肥料,施肥后接入輪蟲;
2)布苗:將初孵仔魚引入育苗池塘;
3)育苗期間調控環境因子:
仔魚3~20日齡,水體pH7.0~7.5,鹽度25~30‰;21~30日齡,pH 8.2~8.5,鹽度28~33‰;水中溶氧大于5mg/L;育苗池塘處于室外,水溫及光照等不可控,育苗期間未對水溫及光照條件進行控制,但對育苗不同時期的pH和鹽度進行了嚴格調控,該調控的目的是促進生物餌料及魚苗的合理生長,維持水體環境的穩定,提高存活率,降低魚體長的不均一性。
4)投喂:
7日齡前不投喂,7~20日齡投喂橈足類幼體;并且7~20日齡期間水中每天補充發酵雞糞;15~30日齡還投喂發酵飼料。通過施肥培育水體中的生物餌料,并在后期補充發酵飼料,為魚苗提供豐富合理的營養,并提高魚苗的游動能力,使得水中魚苗均能獲得養料,達到合理的養殖水體生態平衡,保持魚體體態均勻,滿足出苗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未經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4605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