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蓄能陣列式流量大范圍快速智能跟蹤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44595.2 | 申請日: | 2021-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106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4 |
| 發明(設計)人: | 廖瑤瑤;劉麗麗;李智源;陶澤;魏李玉;廉自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D7/06 | 分類號: | G05D7/06;F15B1/027;F15B1/033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晉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蓄能 陣列 流量 范圍 快速 智能 跟蹤 裝置 方法 | ||
1.一種蓄能陣列式流量大范圍快速智能跟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閥(1)、定量液壓泵(2)、進液電磁開關閥驅動控制器(7)、出液電磁開關閥驅動控制器(8)、蓄能器流量計算器(9)、流量比較器(10)、蓄能器出液壓力傳感器(11)、蓄能器進液壓力傳感器(12)和若干蓄能單元,蓄能單元包括進液電磁開關閥(3)、蓄能器壓力傳感器(4)、出液電磁開關閥(5)、蓄能器(6)和單向閥(13),蓄能單元依序連接在蓄能器公共進液管和工作系統供液管之間;
工作系統回液管與定量液壓泵(2)的入口相連,定量液壓泵(2)的出口和安全閥(1)均與蓄能器公共進液管相連,蓄能器(6)的進出口分別與進液電磁開關閥(3)的出液口和出液電磁開關閥(5)的進液口相連,進液電磁開關閥(3)的進液口與蓄能器公共進液管相連,出液電磁開關閥(5)的出液口通過單向閥(13)與工作系統供液管相連;蓄能器壓力傳感器(4)設置在蓄能器(6)的進出口,蓄能器出液壓力傳感器(11)設置在工作系統供液管上,蓄能器進液壓力傳感器(12)設置在蓄能器公共進液管上;
進液電磁開關閥驅動控制器(7)與進液電磁開關閥(3)的控制端相連,出液電磁開關閥驅動控制器(8)與出液電磁開關閥(5)的控制端相連,蓄能器流量計算器(9)用于根據單個蓄能器(6)的壓差-流量特性得到全部蓄能單元向外供液的瞬時總流量Q1,流量比較器(10)用于比較瞬時總流量Q1和工作系統所需瞬時流量值Q2的大小,通過開啟或關閉一定數量的蓄能器(6),使工作系統的供液需求達到平衡;其中,蓄能單元的數目為n1+n2+1個,n1為待命狀態的蓄能器的數目,n2為向外供液蓄能器的數目,1表示任何時刻都有一個蓄能器處于充液狀態;
所述進液電磁開關閥(3)、所述蓄能器壓力傳感器(4)、所述出液電磁開關閥(5)、所述蓄能器(6)、所述單向閥(13)構成一個蓄能單元,多個蓄能單元并聯在蓄能器公共進液管和工作系統供液管之間,構成一個蓄能陣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蓄能陣列式流量大范圍快速智能跟蹤裝置,其特征在于:定量液壓泵(2)的數量為一臺,所述安全閥(1)的出口處于常閉狀態,所述安全閥(1)的調定壓力大于工作系統額定壓力。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蓄能陣列式流量大范圍快速智能跟蹤裝置,其特征在于:同一個蓄能器上的所述進液電磁開關閥(3)和所述出液電磁開關閥(5)不得同時打開。
4.一種蓄能陣列式流量大范圍快速智能跟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工作系統所需瞬時流量值Q2;
計算全部蓄能器向外供液的瞬時總流量Q1;
比較Q1與Q2的大小,當Q1﹤Q2時,增加|(Q2-Q1)/Q0|取整+1個蓄能器(6)對工作系統供液,其中,Q0為單個蓄能器初始時刻最大流量;當Q1>Q2時,減少|(Q1-Q2)/Q0|取整個蓄能器(6)向外供液,使工作系統的供液需求達到平衡;
進液電磁開關閥(3)、蓄能器壓力傳感器(4)、出液電磁開關閥(5)、蓄能器(6)、單向閥(13)構成一個蓄能單元,多個蓄能單元并聯在蓄能器公共進液管和工作系統供液管之間,構成一個蓄能陣列;
若工作系統在最大瞬時流量時需要n2個蓄能器同時供液,需要n1個蓄能器待命,總共需要的蓄能單元的數目為n1+n2+1,n1為待命狀態的蓄能器的數目,n2為向外供液蓄能器的數目,1表示任何時刻都有一個蓄能器處于充液狀態,設所有蓄能器從左至右依次標號為1,2,……,n1+n2+1,在初始時刻,第1~n1號為待命組蓄能器,第n1+1號為充液組蓄能器,第(n1+2)~(n1+n2+1)號為供液組蓄能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理工大學,未經太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4459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