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環境共享微信資源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42832.1 | 申請日: | 2021-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9409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何文昌;唐博;昌茜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新網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8/76 | 分類號: | G06F8/76 |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82 | 代理人: | 胡文莉 | 
| 地址: | 610094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環境 共享 資源 方法 | ||
1.一種多環境共享微信資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確定唯一的微信公眾號資源:以企業為主體去申請并認證獲得一個微信公眾號;
步驟2:配置開發者與微信接口安全交互的票據信息:配置生成簽名的服務器地址URL和Token,用于生成權限認證憑據的服務地址;
步驟3:提供交互響應服務:生成驗證信息并處理微信發送給開發者的信息和開發者調用微信功能成功或失敗的回調結果;
步驟4:交互數據分發同步:將微信推送過來的數據同步存儲到所有共用該微信公眾號的運行環境;
步驟5:nginx配置優化:對不同環境的域名進行統一,然后對針對該域名的所有訪問請求進行配置,根據請求轉到不同的運行環境對應的服務器目錄,進入到不同的運行環境運行微信H5產品;
步驟6:微信公眾號后臺配置:配置消息回調域名、JS接口安全域名和網頁授權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環境共享微信資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1:進入微信公眾號平臺官網利用企業郵箱進行注冊激活,并選擇微信公眾號類型為服務號,等待審核成功;
步驟1.2:審核成功后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查看和保存appid和appsecret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環境共享微信資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1:根據開發者微信登錄到微信公眾號后臺;
步驟2.2:在開發模塊的接口配置項里提供用于生成簽名的服務器地址URL和Token。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環境共享微信資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1:根據步驟1.2提供的appid和appsecret提取出access_token,然后根據access_token生成ticket;
步驟3.2:生成一個隨機數,一個時間戳,加上ticket和URL,利用SHA算法對以上4個串進行加密,生成最終的簽名;
步驟3.3:該簽名返回給微信服務器,微信根據其所具有的真實的appid、appsecret和URL重新生成簽名,對開發者返回的簽名進行對比,相同的話則驗證通過,該開發者有權限調用微信相關功能;
步驟3.4:以上生成簽名用來驗證微信提供簽名的正確性,繼而成功接收微信推送過來的用戶產生的消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多環境共享微信資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4中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4.1:通過步驟3.4獲取傳過來的用戶關注信息;
步驟4.2:異步連接所有運行環境用戶數據表,更新該用戶與微信公眾號的關聯信息;
步驟4.3:運行環境在其環境查詢該用戶數據,判定該用戶是否為合法用戶。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種多環境共享微信資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中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5.1:統一域名前,不同環境的域名為testa.com和testb.com,a和b作為兩個環境的區分,統一后為test.com/a和test.com/b,a和b依舊作為兩個環境的區分;
步驟5.2:在nginx配置里為test.com域名添加server模塊,并分別為a和b目錄配置location正則匹配,使帶有test.com/a的請求正常進入到a環境所在目錄。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多環境共享微信資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6中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6.1:登錄微信公眾號后臺,下載驗證文件到域名根目錄下,并保證可以訪問;
步驟6.2:將步驟5.1統一的域名testa.com配置到JS接口安全域名和網頁授權域名項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新網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四川新網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4283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三維結構的天線效應的判斷方法
 - 下一篇:電化學裝置及電子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