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風扇降噪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42035.3 | 申請日: | 2018-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556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文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29/66 | 分類號: | F04D29/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周曉娜;李亮印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扇 結構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風扇降噪結構,包含:一風扇框架本體、一連接部;該風扇框架本體具有一底側及一框側壁,所述框側壁垂直環設于該底側外周沿,并該框側壁內緣界定一氣流通道,并該氣流通道兩端分別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該連接部設于該框側壁內,該連接部兩端連接該框側壁處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并連通該氣流通道;通過該連接部可引導由出口處的高壓氣體向入口處進行噴流進而達到多重降噪效果。
本發明是一件分案申請,其母案是申請日為2018年5月10日、申請號為201810444174.5、發明名稱為“風扇降噪結構”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風扇降噪結構,尤指通過結構引導風扇出口產生的高壓噴流引導至入口處以達到多重降噪的風扇降噪結構。
背景技術
風扇噪音一直是風扇領域中帶改善的眾多問題之一,不論是通過電路控制轉速,或改變風扇結構改善風扇噪音都是目前現有技術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其中現有技術中美國專利US6244817揭示一種在動葉或靜葉框壁上僅設置噴流去抑制渦流,但是需要增加外接噴氣源,在有限的空間內就無法執行,并且也容易增加額外噴氣源設置的成本。
故如何在不額外增加設備的情況下又可以達到降低風扇噪音的方法是熟悉該項技藝的人士所努力的目標。
發明內容
因此,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種通過于風扇框架本體設置自體噴流降噪的結構,解決風扇噪音的風扇降噪結構。
為達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風扇降噪結構,其特征是包含:
一風扇框架本體,具有一底側及一框側壁,所述框側壁垂直環設于該底側外周沿,該框側壁內緣界定一氣流通道,并該氣流通道兩端分別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
一連接部,設于該框側壁內,該連接部具有一中間通道,該中間通道兩端連接該框側壁處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該中間通道連通該氣流通道。
所述的風扇降噪結構,其中:所述底側具有一軸筒,所述軸筒由該底側垂直延伸所構成。
所述的風扇降噪結構,其中:所述出口設于氣流通道靠近該底側處,所述入口設于該氣流通道相反于出口的另一端,所述入口端靠近該出口,該出口端靠近該入口。
一種風扇降噪結構,其特征是包含:
一第一風扇框架本體,具有一第一底側及一第一框側壁,所述第一框側壁垂直環設于該第一底側外周沿,并該第一框側壁內緣界定一第一氣流通道,并該第一氣流通道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入口及一第一出口;
一第二風扇框架本體,具有一第二底側及一第二框側壁,所述第二框側壁垂直環設于該第二底側外周沿,并該第二框側壁內緣界定一第二氣流通道,并該第二氣流通道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二入口及一第二出口,所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本體垂直并列或水平并列;
一連接部,具有一中間通道,該中間通道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該入口端連通該第二框側壁的第二出口處,該出口端連通該第一框側壁的第一入口處。
所述的風扇降噪結構,其中:所述第一底側具有一第一軸筒,所述第一軸筒由該第一底側垂直延伸所構成,所述第二底側具有一第二軸筒,所述第二軸筒由該第二底側垂直延伸所構成。
所述的風扇降噪結構,其中:所述第一出口設于第一氣流通道靠近該第一底側處,所述第一入口設于該第一氣流通道相反第一出口的一端,所述入口端靠近該第二出口,該出口端靠近該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出口設于第二氣流通道靠近該第二底側處,所述第二入口則設于該第二氣流通道相反于第二出口的一端。
所述的風扇降噪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風扇框架、第二風扇框架本體垂直對接設置,所述第一出口對接該第二入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4203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剩余電流特征性分析的保護裝置
- 下一篇:一種基于減速帶的降塵凈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