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黃淮海旱作雨養區人工放牧草地的建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37200.6 | 申請日: | 2021-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7070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謝楠;劉振宇;杜婧輝;劉忠寬;李夢;智健飛;馮偉;秦文利;杜姿璇;王連杰;律秀燕;張磊;劉志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20/00 | 分類號: | A01G20/00;A01C7/00;A01C21/00;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新世紀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張杰 |
| 地址: | 050051 河北***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淮海 旱作 雨養區 人工 放牧 草地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黃淮海旱作雨養區人工放牧草地的建植方法,其方法為:(1)適種區域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可于4月上旬至5月下旬條播豆科牧草,可適期直接播種;行間充分利用當地野生牧草資源并以自然生草的方式構建人工放牧草地;(2)豆科牧草播種采用20cm以上行距,最大不超過1m;(3)待牧草生長高度達20cm?25cm,開始放牧;放牧采食高度降至5cm?8cm時禁止采食,進行休牧,待牧草生長高度再次達20cm?25cm后,再次放牧,依此方式重復放牧;(4)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在休牧期間于降雨前進行撒播施肥;(5)如發現草地中有少量有毒雜草時,可人工及時去除。本發明是黃淮海旱作雨養區人工放牧草地建植技術的創新與突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黃淮海旱作雨養區人工放牧草地的建植方法。
背景技術
草原是我國的重要資源,也是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草原畜產品的消費需求形成了不斷增長的態勢,為急于滿足市場和賺取更多利益,出現了過度加大載畜量等破壞草原植被的行為,長期以來,草原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致使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產力下降,草原退化,生態環境惡化的現象,退化面積占全國草地面積的30%,已嚴重影響了我國草原生態和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保護草地資源,恢復草原生態與草地生產力,國家不斷強化“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適度放牧制度,甚至在生態脆弱區推行“禁牧和休牧”政策。同時,國家鼓勵農牧交錯帶及農區建植人工放牧草地,以滿足人們對草原畜產品的需求,降低草原畜產品生產壓力。因此,農牧交錯帶及農區人工放牧草地建植將是今后我國畜牧業健康發展的保障。
國內外人工放牧草地建植方法主要為:選取不同種類優質牧草品種,通過優化配比、混合播種等技術,建成具有生物多樣、載畜量高等理想狀態的仿天然草地。目前,人工混播草地研究成功案例的報道較多,如陳積山等分析了不同混播比例下紫花苜蓿和無芒雀麥的牧草產量,認為無芒雀麥20%+苜蓿80%混播組合牧草產量最高。劉敏等研究表明,無芒雀麥和垂穗披堿草與紫花苜蓿以播種比例2:1的混播模式下,提高了牧草的產量,避免了種間競爭。姚澤英等開展了豆-禾牧草混播效果研究得出,采用紫花苜蓿與無芒雀麥3:7的混播處理較好。霍雅媛等的研究表明,以紅豆草與無芒雀麥比為4:6的混播方式最好。姜哲浩等采用鴨茅、無芒雀麥、白三葉、苜蓿為材料,開展不同混播比例下的產量和營養價值研究,結果表明,以處理30%鴨茅+70%苜蓿的干物質最大,以處理90%鴨茅+10%苜蓿的鴨茅粗蛋白含量最高。
但是,在黃淮海旱作雨養區實際生產推廣中發現,草地建植過程中,競爭力差的牧草逐漸消退,草種之間難以共生,最后僅有一種或少數草種占據優勢的現象,導致草地生物多樣性差,并不能成功建植出優良人工放牧草地。原因可能是人工放牧草地建植所采用的草種為人工栽培種,居于黃淮海旱作雨養區的生態氣候特點,牧草單一種植條件下均能表現出優良的特性,但在混播種植條件下,物種之間存在著對資源的競爭,競爭力強的牧草往往排擠競爭力差的牧草,使得草地群落處于不穩定的狀態,最后導致人工放牧草地的建植失敗。至目前也尚未見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黃淮海旱作雨養區人工放牧草地的建植方法。可以有效解決目前的人工放牧草地建植方法所有草種完全采用人工栽培草種進行,黃淮海旱作雨養區草種混播種植條件下,物種之間存在著競爭關系,草地群落處于不穩定狀態,草種間難以共生,草地生物多樣性差,不能成功建植優良人工放牧草地的問題。以當地野生牧草資源為基礎通過充分利用野生牧草資源的共生特性,人工條播豆科牧草與其行間自然生草的種植方式,提供一種草地生物多樣性豐富,草地組成結構合理,群落穩定的人工放牧草地建植方法。既實現了草地生物的多樣性,也優化了草地的生物群落組成結構,提升單位面積產量及營養品質,提高草地的載畜量,此法成本低,操作簡單,成功率高,在穩定草畜平衡,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使人工放牧草地建植向科學、優質、便捷方向發展。本方法適用范圍較廣,適用于我國黃淮海旱作雨養區及與此區域氣候條件類似的其他區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一種適用于黃淮海旱作雨養區人工放牧草地的建植方法,其方法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未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3720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