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網故障處置預案生成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37039.2 | 申請日: | 2021-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3338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解梅;石琛;汪峰;于之虹;嚴劍峰;呂穎;魯廣明;史東宇;候金秀;戴紅陽;王兵;張璐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Q10/06;G06Q50/06;G06F1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傅婷 |
| 地址: | 10019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網 故障 處置 預案 生成 方法 裝置 | ||
一種電網故障處置預案生成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識別預設故障后的潮流轉移情況和電網結構變化情況;根據穩定控制要求和所述潮流轉移情況,確定斷面信息,同時針對預設故障后的運行方式進行靜態安全分析,得到風險元件信息和風險斷面信息;根據所述風險元件信息和風險斷面信息進行靈敏度分析,得到故障處置措施;根據潮流轉移情況和電網結構變化情況、穩定控制要求、風險元件信息或斷面信息、故障處置措施,按照預設格式,生成新的電網故障處置預案。通過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裝置,相較于傳統離線人工編制預案,提高了預案的準確性和適應性,并且大為提高了預案編制效率,節約人力成本,使批量故障預案的快速編制成為可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力系統智能分析與控制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網故障處置預案生成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特高壓交直流混聯大電網的快速發展,交直流電網之間、送受端電網之間以及不同電壓等級電網之間的關聯關系日趨復雜,在給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新挑戰的同時,也給各級調度機構值班人員帶來了新的壓力。尤其大功率直流閉鎖、換相失敗等嚴重故障對電網安全穩定沖擊巨大,需要研究各類復雜故障快速分析和控制決策技術。
電網故障處置預案為調控機構針對電網可能發生的故障,為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制定的行動方案。目前,故障預案編制主要采用人工離線編制的方式,控制要求根據離線方式計算得出,一般基于特定的目標方式和故障類型給出控制策略和步驟,控制措施較大程度依賴調度員的調度經驗,其準確性及與當前電網運行方式的適應性、控制措施的可執行性均可能出現偏差,一旦脫離目標方式預案的執行空間和實施效果則不明確,失去指導意義。且依靠人力逐次對電網進行故障潮流分析、靈敏度計算、控制措施決策等工作量均較大,易造成電網調度員值班中精力分散、顧此失彼,難以專注于電網故障處置。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電網故障處置預案生成方法及裝置,旨在解決相關技術中依靠人工經驗準確性差以及工作量大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網故障處置預案生成方法,包括:識別預設故障后的潮流轉移情況和電網結構變化情況;根據穩定控制要求和所述潮流轉移情況,確定斷面信息,同時針對預設故障后的運行方式進行靜態安全分析,得到風險元件信息和風險斷面信息;根據所述風險元件信息和風險斷面信息進行靈敏度分析,得到故障處置措施;根據潮流轉移情況和電網結構變化情況、穩定控制要求、風險元件信息和風險斷面信息、故障處置措施,按照預設格式,生成新的電網故障處置預案。
進一步地,所述根據所述風險元件信息和風險斷面信息進行靈敏度分析,得到故障處置措施,包括:根據所述風險元件信息和風險斷面信息,采用下式進行靈敏度分析,得到能夠參與調整的各元件對風險元件的靈敏度:,其中,為輸電線路有功功率,為線路i側節點電壓相角,為線路j側節點電壓相角,為可調發電機或負荷的有功功率;根據所述靈敏度按照預設規則對與風險元件和風險斷面相關聯的設備進行篩選,并生成故障處置措施。
進一步地,所述根據穩定控制要求和所述潮流轉移情況,確定斷面信息,同時針對預設故障后的運行方式進行靜態安全分析,得到風險元件信息和風險斷面信息之后,還包括:基于穩定控制要求的斷面形成熱穩定限額計算任務,得到熱穩定限額結果。
進一步地,所述識別預設故障后的潮流轉移情況和電網結構變化情況之后,還包括:若已有的電網故障處置預案包括所述預設故障,則將所述潮流轉移情況和電網結構變化情況與所述已有的電網故障處置預案中的對應部分進行對比,若不一致,則基于所述潮流轉移情況和電網結構變化情況對已有的電網故障處置預案進行標注或修正;若已有的電網故障處置預案不包括所述預設故障,則生成新的電網故障處置預案中的對應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3703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