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辣椒整枝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36856.6 | 申請日: | 2021-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798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鄧明華;文錦芬;朱海山;趙凱;呂俊恒;楊正安;韓曙;張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農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7/06 | 分類號: | A01G7/06;A01G22/05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孫敏 |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辣椒 整枝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辣椒整枝方法,整株選留3個一級側枝,每個一級側枝選留3個二級側枝。步驟為:S1.待辣椒植株主莖長到15?25厘米高時,打頂,促進側枝萌發;S2.待主莖中上部側枝長到3?5厘米長時,選3個側枝,留作為一級側枝,同時剪去主莖上其他萌發的側枝;S3.待一級側枝長到6?8片真葉時,打頂,促進二級側枝萌發;S4.待二級側枝長到3?5厘米長時,每個一級側枝選3個側枝,留作為二級側枝,同時剪去一級側枝和主莖上其他萌發的側枝;S5.子葉開始發黃時,分批摘除主莖上的真葉。有益效果:改善植株群體結構,增加結果枝數量,增加結果位點;同時增加植株近地面通風透光、降低空氣濕度,提高光合效率,使植株生長發育更健壯,可有效控制病蟲害發生,提高座果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辣椒栽培領域,涉及一種辣椒整枝方法,具體是一種以增產為目的的辣椒整枝方法。
背景技術
辣椒等果菜類的產量=每畝栽培的植株數*平均單株結果數*平均單果重。對于具體的小果型辣椒品種的產量而言:(1)植株大小基本確定,進而每畝平均栽培植株數量也基本確定,不太可能通過多栽植株數來提高產量;(2)小果型辣椒,其果實的特點之一是“小”,不能通過提高單果重量來提高產量。因此提高平均單株結果數就成為提高小果型辣椒產量的主要途徑。提高平均單株結果數的途徑:增加結果位點和提高座果率。
辣椒為假二杈分枝,一般結果位點為莖尖,系生長點分化成花芽而成,因此提高枝條的數量就成為增加結果位點的重要措施;
座果率受植株生長狀態影響:植株生長過旺,枝繁葉茂,相互遮陰,導致近地面通風透光性差、空氣濕度大;近地面葉片由于葉齡最長,最先開始老化,抵抗力下降,容易成為病菌入侵通道;造成植株容易感染病害,導致座果率下降。
通過科學的整枝方法可以提高小果型辣椒結果位點,減少養分的流失,改善通風透光條件,調整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之間的矛盾,提高座果率,從而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因此合理整枝是辣椒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辣椒獲得高產高效的一項關鍵技術。
目前辣椒生產過程中整枝執行較差,只有少量的栽培田會進行少量的整枝,偶爾用到的整枝的方式包括:一次性去掉主莖上所有葉片、待主莖上側枝長到10厘米左右后一次性去掉、待門椒達到5成熟后一次性去掉主莖上所有的葉片和側枝等等。其中待門椒達到5成熟后一次性去掉主莖上所有的葉片和側枝使用較多,但待門椒達到5成熟時,主莖上的側枝已經比較大,消耗了大量的同化產物,同時由于一次性去掉主莖上所有的葉片,下部葉片已經衰老,容易成為病菌入侵通道,而中上部葉片尚健壯,能夠執行光合作用功能,過早去掉,會影響植株的光合能力;此外主莖上的側枝還會萌發生長,影響通風透氣和大氣濕度,導致病害發生率高。
目前辣椒生產過程中很少有通過整枝合理提高結果位點的操作。偶爾用到的是在植株生長期對辣椒主莖“打頂”,促進側枝萌發,以增加分枝數,但此類方法通常不對側枝數量做限制,任其生長,往往造成側枝數量過多,相互遮陰,降低座果率。
CN201210335450.7公開了一種“一種辣椒無限形栽培整枝方法”,該方法先對主桿上的側枝“摘心或扭枝”,只是干擾側枝的生長,并沒有去掉側枝;而是等到生長中后期,才摘除所有側枝,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辣椒植株生長前期的通風透光性,增加的病害發生的風險;并且通過前期“摘心或扭枝”,加上后期“摘除”,增加了人力成本。
CN 201810632146.6公開了一種“一種辣椒整枝摘葉方法”,該方法分批去掉了主莖上所有的側枝和老葉,但沒有通過整枝手段增加辣椒結果位點,對于小果型辣椒產量提升作用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辣椒整枝方法,可以調整植株群體結構,增加結果位點;維持良好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改善近地面小環境,改善通風透光性、減低空氣濕度,促進植株健康生長,提高座果率,進而增加產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農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未經云南農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3685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