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AOA耦合厭氧氨氧化深度脫氮除磷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36253.6 | 申請日: | 2021-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736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黃翀;黃東輝;劉超;徐靜斌;史群毓;馬俊偉;周天宇;馮超;蔣燕;凌銳;申晨希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裕隆環保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蘇州國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劉靜宇 |
| 地址: | 214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aoa 耦合 厭氧氨 氧化 深度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AOA耦合厭氧氨氧化深度脫氮除磷工藝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進行內碳源儲存及磷酸鹽釋放的厭氧區、進行好氧過量吸磷及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的好氧區、進行內碳源短程反硝化?厭氧氨氧化的缺氧區,所述好氧區及缺氧區均投加活性生物填料富集主要功能菌,所述厭氧區具有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可儲存內碳源,所述缺氧區位于好氧區后端無需硝化液回流,所述缺氧區后端增加曝氣區提升污泥沉降性。本發明所述的一種AOA耦合厭氧氨氧化深度脫氮除磷工藝,解決了脫氮除磷過程中碳源不足及無法同步深度去除氮磷的問題,減少碳源的損耗,提高碳源利用率,降低污水處理系統運行能耗,為實現城市污水的深度脫氮除磷帶來更好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生物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AOA耦合厭氧氨氧化深度脫氮除磷工藝。
背景技術
AOA耦合厭氧氨氧化深度脫氮除磷工藝是一種進行污水深度脫氮除磷的支撐方法,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日益嚴重,使得水資源更加緊張,而氮和磷是引起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市政污水需要得到有效的處理,去除污水內部的氮、磷及有機物達到排放標準后方可排放至自然水體,現有的污水脫氮除磷的工藝方法多種多樣,但我國市政污水往往碳氮比較低,導致脫氮除磷過程中碳源不足,運行過程中需投加大量的外碳源,造成運行成本大大提升,厭氧氨氧化工藝作為一種自養脫氮工藝具有很好的技術優勢,其與可儲存內碳源的AOA工藝耦合使用可大大降低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能耗,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標準。
隨著我國各地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不斷提高,現有的污水處理技術難以達到要求,排放難以達到標準,對碳源的消耗率較大,利用率較低,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更不利于我國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現有生活污水在脫氮除磷過程中碳源不足,無法同步深度去除氮、磷,而且污水處理廠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碳源損耗的問題,進一步加劇碳源不足對脫氮除磷的不利影響,為此,我們提出一種AOA耦合厭氧氨氧化深度脫氮除磷工藝。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AOA耦合厭氧氨氧化深度脫氮除磷工藝,解決了現有生活污水在脫氮除磷過程中碳源不足及無法同步深度去除氮磷的問題,減少原水中碳源的損耗,提高碳源利用率,大幅降低污水處理系統運行能耗,實現城市污水的深度脫氮,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AOA耦合厭氧氨氧化深度脫氮除磷工藝,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S1:污水預處理:市政污水經組合格柵去除固體廢棄物,經沉砂池去除無機顆粒物后進入生化系統;
S2:內碳源富集:預處理出水在厭氧生化池內聚磷菌及聚糖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利用厭氧區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將廢水中有機物固定在微生物細胞內,形成內碳源,同時進行厭氧釋磷;
S3:除磷處理:厭氧生化池出水進入好氧MBBR池,好氧池投加YL好氧生物填料,絮體污泥中聚磷菌在此區域利用溶解氧進行好氧過量吸磷,將含磷污染物從污水中去除;
S4:初步脫氮處理:好氧MBBR生物載體表層生物膜中的亞硝化細菌將污水中的氨氮氧化為亞硝態氮,進入生物膜內層與原水中的氨氮在厭氧氨氧化菌的作用下進行自養脫氮,生成少量的硝態氮,此外,生物膜表層的硝化細菌將部分亞硝酸鹽氧化為硝態氮,混合液進入缺氧MBBR池進一步脫氮;
S5:深度脫氮處理:缺氧區投加YL缺氧生物填料,進入缺氧區的混合液,其中硝態氮在短程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利用微生物在厭氧區合成的內碳源,將硝態氮反硝化為亞硝態氮,生物填料上的厭氧氨氧化菌將短程反硝化生成的亞硝態氮與剩余的氨氮通過厭氧氨氧化作用進行自養脫氮,從而實現深度脫氮,操作完成;
S6:污泥沉降性改良:缺氧池出水進入曝氣池進行污泥沉降性改良,在曝氣池利用曝氣作用將活性污泥中剩余的內碳源氧化去除,防止進入二沉池的污泥發生污泥上浮,影響出水水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裕隆環保有限公司,未經江蘇裕隆環保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3625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干霧除塵控制方法
- 下一篇:土壤測試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