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單源多支路出口介質供應系統及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36044.1 | 申請日: | 2021-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106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永偉;郭浩;賀宏;喬江暉;丁佳偉;魚凡超;寇興華;翟文化;杜鵬飛;李宗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航天動力試驗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5D27/02 | 分類號: | G05D27/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史曉麗 |
| 地址: | 710100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單源多 支路 出口 介質 供應 系統 及其 方法 | ||
1.一種單源多支路出口介質供應方法,基于單源多支路出口介質供應系統,所述單源多支路出口介質供應系統包括介質源端管路(1)、燃料供應管路(2)、第一燃料供應支路(31)、第二燃料供應支路(32),以及第三燃料供應支路(33);
所述燃料供應管路(2)進口與介質源端管路(1)出口連通,其出口與第一燃料供應支路(31)、第二燃料供應支路(32)、第三燃料供應支路(33)的進口連接,所述第一燃料供應支路(31)、第二燃料供應支路(32)、第三燃料供應支路(33)的出口均用于與待供應發動機燃料供應接口相連;
所述燃料供應管路(2)上設置有流量計(21);
所述第一燃料供應支路(31)沿燃料輸送方向上依次設置有壓力傳感器PRki1、手動調節閥T1、氣動控制閥K1和壓力傳感器PRsi4;
所述第二燃料供應支路(32)沿燃料輸送方向上依次設置有壓力傳感器PRki2、手動調節閥T2、氣動控制閥K2和壓力傳感器PRsi5;
所述第三燃料供應支路(33)沿燃料輸送方向上依次設置有壓力傳感器PRki3、手動調節閥T3、氣動控制閥K3和壓力傳感器PRsi6;
所述第一燃料供應支路(31)上還并接有調節支路(34),所述調節支路(34)一端與燃料供應管路(2)出口連接,另一端與氣動控制閥K1的出口連接,所述調節支路(34)沿燃料輸送方向上依次設置有壓力傳感器PRki4、手動調節閥T4、氣動控制閥K4;
其特征在于,所述單源多支路出口介質供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設定介質源端壓力
將第一燃料供應支路(31)、第二燃料供應支路(32)、第三燃料供應支路(33)的出口端壓力均設置為大氣壓,對介質源端增壓,使介質源端壓力P調的壓力達到3±0.2MPa;
步驟(2)調試支路流阻
在手動調節閥Tl、T2和T3全開狀態下,單獨打開氣動控制閥K1,對第一燃料供應支路(31)進行系統流阻調試,當流量穩定后,通過流量計(21)獲取流量Q調1,調試結束后關閉氣動控制閥K1;
同理,單獨打開氣動控制閥K2,對第二燃料供應支路(32)進行系統流阻調試,當流量穩定后,通過流量計(21)獲取流量Q調2,調試結束后關閉氣動控制閥K2;
同理,單獨打開氣動控制閥K3,進行第三燃料供應支路(33)的系統流阻調試,當流量穩定后,通過流量計(21)獲取獲得Q調3,調試結束關閉氣動控制閥K3;
步驟(3)計算介質源端目標壓力
設定第一燃料供應支路(31)、第二燃料供應支路(32)、第三燃料供應支路(33)的單調目標流量分別為Q目1、Q目2、Q目3,根據下式分別計算各個燃料供應支路所需的源端目標壓力P目2、P目3、P目1;
其中,i的取值為1、2、3;
P為各個燃料供應支路出口端壓力,均為大氣壓0.1MPa;
Q調i為各個燃料供應支路對應的單調流量,即Q調1、Q調2、Q調3;
步驟(4)調試支路流量
(4.1)取源端目標壓力P目1、P目2、P目3中的最大值作為介質源端聯調壓力P聯調;
(4.2)設定介質源端聯調壓力為P聯調,關閉任意兩條燃料供應支路上的氣動控制閥;
打開剩余一條燃料供應支路的氣動控制閥KN和手動調節閥TN,待系統中流量穩定后,由流量計(21)獲得調試流量;
判斷該調試流量是否達到該燃料供應支路的單調目標流量Q目i,若達到單調目標流量Q目i,記錄該燃料供應支路TN開度;若未到達,多次調節該燃料供應支路手動調節閥TN,直到調試流量達到單調目標流量Q目i;其中N的取值為1、2或3;
(4.3)按照步驟(4.2)的方式分別記錄另外兩條燃料供應支路的手動調節閥TN的開度;
步驟(5)獲取介質源端聯調流量
調節手動調節閥Tl、T2和T3至上述記錄開度,設置介質源端壓力為P聯調,打開全部氣動控制閥Kl、K2和K3,流量穩定后得到聯調流量Q聯調,關閉全部氣動控制閥;
步驟(6)獲取介質源端實際流量
步驟(6.1)設定Q目標=Q目1+Q目2+Q目3,根據下式計算介質源端目標壓力P目標;
步驟(6.2)保持手動調節閥Tl、T2和T3的開度,在介質源端目標壓力為P目標時,打開全部氣動控制閥,獲得源端實際流量Q實測;
步驟(6.3)根據下式計算供應流量誤差a;
步驟(7)判斷供應流量誤差a
(7.1)若a小于5%,記錄對應的介質源端目標壓力為P最終,執行步驟8);
(7.2)若a大于5%,將步驟6.2)中Q實測和P目標分別代入步驟6.1)中Q聯調和P聯調,重新計算新的介質源端目標壓力P′目標,并保持手動調節閥Tl、T2和T3的開度,在介質源端目標壓力為P′目標時,打開全部氣動控制閥,獲得新的介質源端實際流量Q′實測,并根據步驟6.3)的公式重新計算供應流量誤差a′;
(7.3)若a′小于5%,記錄對應的介質源端目標壓力為P最終,執行步驟8);若a′大于5%,則再次執行步驟7.2),直至a′小于5%時,記錄對應的介質源端目標壓力為P最終,執行步驟8);
步驟(8)保持手動調節閥Tl、T2和T3的開度,將第一燃料供應支路(31)、第二燃料供應支路(32)、第三燃料供應支路(33)的出口均與待供應發動機燃料供應接口相連,將介質源端壓力設置為P供應進行燃料供應;
P供應=P最終+P室壓-P
其中,P室壓為待供應發動機燃料室的室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航天動力試驗技術研究所,未經西安航天動力試驗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3604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