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Sub-6G天線、天線系統及終端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35840.3 | 申請日: | 2021-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0953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鄧文;邵和政;普星;董梅;涂玖佳;陳志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共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38 | 分類號: | H01Q1/38;H01Q1/48;H01Q1/50;H01Q5/10;H01Q5/321;H01Q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徐麗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sub 天線 系統 終端 | ||
1.一種Sub-6G天線,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載板、輻射振子單元、巴倫振子單元和耦合振子單元;其中,所述承載板包括相對的第一面與第二面;
所述輻射振子單元包括依次連接的信號饋入段、阻抗變換段和輻射段;所述信號饋入段與所述阻抗變換段均設置在所述第一面;所述輻射段包括輻射第一枝節和輻射第二枝節;所述輻射第一枝節與所述阻抗變換段連接;所述輻射第一枝節包括用于調節諧振頻率的諧振縫隙;所述輻射第一枝節設置在所述第一面;所述輻射第二枝節設置在所述第二面,所述承載板上對應所述輻射第一枝節和所述輻射第二枝節的位置設置有多個通孔,所述輻射第一枝節與所述輻射第二枝節通過多個所述通孔相連;
所述巴倫振子單元包括信號接地段、第一巴倫、第二巴倫和第三巴倫;所述信號接地段分別連接所述第一巴倫、所述第二巴倫和所述第三巴倫;所述第二巴倫與所述第三巴倫的形狀相同,且以所述信號饋入段所在的直線對稱設置;
所述耦合振子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二面上與所述巴倫振子單元對應的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ub-6G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諧振縫隙包括:用于調節Sub-6G天線在3300MHz~5000MHz之間的頻段的I型諧振縫隙及用于調節Sub-6G天線在1710MHz~2690MHz之間頻段的L型諧振縫隙。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ub-6G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輻射振子單元的長度為Sub-6G天線低頻段的波長的四分之一。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ub-6G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巴倫振子單元的長度為Sub-6G天線在700MHz~960MHz之間頻段的波長的四分之一。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ub-6G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巴倫為倒T型巴倫;所述第二巴倫和所述第三巴倫均為h型巴倫。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ub-6G天線,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巴倫的長度為Sub-6G天線在700MHz~960MHz之間頻段的波長的四分之一;
所述第二巴倫與所述第三巴倫兩者的長度均為Sub-6G天線在1710MHz~2690MHz之間頻段的波長的四分之一。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ub-6G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振子單元為“凹”型的對稱結構;所述耦合振子單元上還設置有對稱的I型諧振縫隙。
8.一種天線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Sub-6G天線。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天線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同軸電纜;所述同軸電纜包括導線和屏蔽層;所述導線與所述信號饋入段連接;所述屏蔽層與所述信號接地段連接。
10.一種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Sub-6G天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共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共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3584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壓力測試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一種舷窗開孔結構及船舶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