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獲取CT設備測量孔徑位置度準確性的測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34565.3 | 申請日: | 2021-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9166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31 |
| 發明(設計)人: | 左欣;付康;喬日東;齊子誠;郭智敏;倪培君;張榮繁;唐盛明;鄭穎;王曉艷;李紅偉;庚喜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寧波分院 |
| 主分類號: | G01B15/00 | 分類號: | G01B15/00 |
| 代理公司: | 寧波誠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衛;方寧 |
| 地址: | 315103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獲取 ct 設備 測量 孔徑 位置 準確性 測量方法 | ||
1.一種用于獲取CT設備測量孔徑位置度準確性的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獲取CT設備測量孔徑位置度準確性的試塊包括有:
基準塊(1),其中心開設有第一貫穿孔(11);
滑動塊(2),其中心開設有與第一貫穿孔(11)大小相同的第二貫穿孔(21),所述滑動塊(2)滑動地設于基準塊(1)上;初始狀態時,所述滑動塊(2)上的第二貫穿孔(21)與所述基準塊(1)上的第一貫穿孔(11)上下對齊,所述滑動塊(2)能沿基準塊(1)橫向和縱向方向滑動;
用于獲取CT設備測量孔徑位置度準確性的測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使用上述試塊,并保持滑動塊(2)上的第二貫穿孔(21)與基準塊(1)上的第一貫穿孔(11)上下對齊;
步驟2、控制滑動塊(2)沿基準塊(1)的橫向和縱向方向滑動,使滑動塊(2)上第二貫穿孔(21)的中心偏離基準塊(1)上第一貫穿孔(11)的中心,且至少保證基準塊(1)上的第一貫穿孔(11)的中心外露;
步驟3、對步驟2中滑動塊(2)滑動后的試塊進行三維CT掃描,得到試塊掃描后的三維CT圖像;
步驟4、根據掃描后的三維CT圖像擬合出基準塊(1)上的第一貫穿孔(11)和滑動塊(2)上的第二貫穿孔(21),之后,計算第一貫穿孔(11)的中心與第二貫穿孔(21)的中心之間的距離d,將d與實際滑動的距離L進行比較,即得到CT設備測量孔徑位置度的準確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獲取CT設備測量孔徑位置度準確性的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準塊(1)的上端面上設有以所述第一貫穿孔(11)的中心位置為中心的十字型第一刻度線(12),所述第一刻度線(12)包括第一橫向刻度線(121)以及與第一橫向刻度線(121)垂直的第一縱向刻度線(12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獲取CT設備測量孔徑位置度準確性的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塊(2)的上端面上設有以所述第二貫穿孔(21)的中心位置為中心的十字型第二刻度線(22),所述第二刻度線(22)包括與第一橫向刻度線(121)平行的第二橫向刻度線(221)以及與第一縱向刻度線(122)平行的第二縱向刻度線(22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獲取CT設備測量孔徑位置度準確性的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驅動滑動塊(2)橫向和縱向滑動的兩驅動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獲取CT設備測量孔徑位置度準確性的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兩驅動機構均為集成有驅動功能和測量功能的螺旋測微器,所述螺旋測微器包括測桿和旋轉后能驅動測桿移動的旋鈕,所述兩螺旋測微器的測桿均與所述滑動塊(2)相抵,用于分別驅動滑動塊(2)橫向和縱向滑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獲取CT設備測量孔徑位置度準確性的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貫穿孔(11)和第二貫穿孔(21)的橫截面均為圓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獲取CT設備測量孔徑位置度準確性的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實際滑動的距離L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x為滑動塊(2)在橫向方向上滑動的距離,y為滑動塊(2)在縱向方向上滑動的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寧波分院,未經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寧波分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34565.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