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噬菌體組合物、抑菌劑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32620.5 | 申請日: | 2021-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615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輝;包紅朵;周艷;王冉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N7/00 | 分類號: | C12N7/00;A01N63/40;A01P1/00;A61K35/76;A61P1/00;A61P31/04;C12R1/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趙曉琳 |
| 地址: | 2100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噬菌體 組合 抑菌劑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噬菌體組合物、抑菌劑及其應用,屬于生物工程技術領域。本發明所述噬菌體組合物,包括產氣莢膜梭菌噬菌體CCTCCNO:M2020047、沙門氏菌噬菌體CCTCCNO:M2020710、大腸桿菌噬菌體CCTCCNO:M2020711和福氏志賀氏菌噬菌體CCTCCNO:M209029。本發明的噬菌體組合物對產氣莢膜梭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福氏志賀氏菌均具有強裂解作用,能夠用于抑制和/或清除產氣莢膜梭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福氏志賀氏菌,通過抑制產氣莢膜梭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福氏志賀氏菌的過度生長,有效防控動物腸道疾病的發生,為防控動物因產氣莢膜梭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福氏志賀氏菌引發的動物腸道疾病提供了一種安全、無毒副作用的噬菌體抑菌產品來源。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噬菌體組合物、包括噬菌體組合物的抑菌劑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腸道菌群是由數百種微生物組成的復雜群體,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由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對宿主健康起作用,具有免疫調節、營養消化的功能。然而,在腸道菌群里存在許多致病菌,如產氣莢膜梭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志賀氏菌,會在雞腸道中定植,過度生長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導致全身感染,嚴重影響生產性能,甚至引發死亡,給養殖業帶來巨大損失。此外,由于飼料中抗生素等促生劑的過量使用,已引發腸道致病菌的普遍耐藥,從而給養殖業帶來安全隱患。
噬菌體因其靶向抗菌不影響正常菌群以及不易產生耐藥性等優勢,是目前有效抑制耐藥致病菌的優選,噬菌體作為有效對抗耐藥菌的新型生物源材料已引起眾多研究人員及藥物開發企業的關注。迄今,還沒有關于利用產氣莢膜梭菌噬菌體、沙門氏菌噬菌體、大腸桿菌噬菌體、福氏志賀氏菌噬菌體的組合物抑制產氣莢膜梭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福氏志賀氏菌的記載和報道,而且現有抗菌技術不能有效防控動物腸道疾病發生。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防控動物腸道疾病發生的噬菌體組合物、包括噬菌體組合物的抑菌劑。本發明提供的噬菌體組合物對產氣莢膜梭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福氏志賀氏菌均具有強裂解作用,能夠抑制產氣莢膜梭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志賀氏菌的過度生長,有效防控動物腸道疾病的發生。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噬菌體組合物,包括:產氣莢膜梭菌噬菌體CCTCC NO:M2020047、沙門氏菌噬菌體CCTCC NO:M 2020710、大腸桿菌噬菌體CCTCC NO:M 2020711和福氏志賀氏菌噬菌體CCTCC NO:M 209029。
優選的,上述噬菌體組合物中各噬菌體的效價分別單獨地為105~109pfu/ml。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抑菌劑,包括上述噬菌體組合物和/或上述噬菌體組合物的培養物。
優選的,所述噬菌體組合物的培養物按照如下步驟制備所得:將上述噬菌體分別與氣莢膜梭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福氏志賀氏菌對應單獨培養,獲得相應噬菌體的培養物,按比例混合即得。
優選的,所述產氣莢膜梭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福氏志賀氏菌的濃度分別單獨為1×108cfu/ml~1×1010cfu/ml。
優選的,所述抑菌劑還包括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
優選的,所述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包括分散劑、穩定劑、填料和溶劑中的一種或幾種。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噬菌體組合物和/或上述抑菌劑在制備抑制和/或清除產氣莢膜梭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或福氏志賀氏菌的制劑中的應用。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噬菌體組合物和/或上述抑菌劑在制備防治動物腸道疾病的藥物中的應用。
優選的,所述動物包括雞、鴨或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未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3262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