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針灸手法模擬訓練教學系統及訓練教學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29348.5 | 申請日: | 2021-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390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正芃;鄭虹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正芃 |
| 主分類號: | G09B23/28 | 分類號: | G09B23/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355 山東省濟南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針灸 手法 模擬 訓練 教學 系統 教學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針灸手法模擬訓練教學系統及訓練教學方法,包括針灸裝置,所述針灸裝置包括設有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裝有控制裝置,所述底座與肌膚仿真裝置連接,所述肌膚仿真裝置上設有傳感裝置,所述傳感裝置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與上位機通過無線通信模塊進行通訊。本發明利用所述裝置,通過對針灸針法參數進行量化采集,使針灸醫務學員對針法操作實踐有的放矢,更直觀,以設置的專家數據庫做依托,使針灸醫務學員對針法操作實踐有據可依,更標準,有利于針灸技法的培訓傳承和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教學儀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針灸手法模擬訓練教學系統及訓練教學方法。
背景技術
中醫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一定角度由腧(shu) 穴即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通過經絡系統的感傳與作用,用捻、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實現治療人體表、里、內、外的病癥。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單就針法而言,中醫認為,針刺后首先產生輕微疼痛,同時轉移對于軀體原來不適的注意力,消耗了疼痛介質,提高對于疼痛的閾值,局部刺激導致血管收縮繼發擴張充血,通過機體毗連脈、極聯組織聯系、層連聯系,使機體產生自適應反應,即正氣充盈,調節迅速,疾病消,進而調節氣、血、陰陽、津液、臟腑功能至正常。
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針灸醫學形成了由十四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別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以及孫絡、浮絡等組成的經絡理論,和361個腧穴以及經外奇穴等腧穴與腧穴主病的知識,并進一步發現人體特定部位之間特定聯系的規律,創造了經絡學說,由此產生了一套獨樹一幟的治療疾病的方法體系。
青年針灸醫務人員培訓學習中,在用針的手法、力度等實踐中往往無法直觀獲得操作量化指標,因此也就無法與專家級醫務人員的針法做比較;有些針灸治療手法是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不同醫務人員在教學操作中也會或多或少存在偏差,無法形成一套統一而又標準的操作技法供學習研究,這不利于針灸技法的傳承和推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克服傳統針灸教學中的不足,提出一種針灸手法模擬訓練教學系統,包括針灸裝置,所述針灸裝置包括設有的底座,所述底座中安裝有控制裝置,所述底座與肌膚仿真裝置連接,所述肌膚仿真裝置上設有傳感裝置,所述傳感裝置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與上位機通過第一無線通信模塊進行通訊。
另外,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所述肌膚仿真裝置包括一端與所述底座連接的蛇形管,所述蛇形管的另一端設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與叉形結構的叉柄端連接,所述叉形結構的叉口部內設有盤體,所述盤體在徑向方向上與所述叉形結構的兩個叉形部分別通過第二轉軸活動連接,靠近所述盤體上表面的中心部設有仿真皮膚層,所述傳感裝置包括在所述仿真皮膚層下的盤體內設有的力度監測裝置,以及與所述第二轉軸的一端固定連接的角度監測裝置。
所述力度監測裝置包括在所述盤體內設有的第三轉軸和第四轉軸,所述第三轉軸和第四轉軸并列靠接設置且軸端與所述盤體的側壁活動連接,所述第三轉軸中部設有第一硅膠層,第四轉軸中部設有第二硅膠層,所述第三轉軸的軸端連接有第一旋轉監測裝置,所述第一旋轉監測裝置的本體固定連接在所述盤體的外側壁上。
所述肌膚仿真裝置還包括穴位仿真部,所述穴位仿真部包括硅膠體,所述硅膠體固定安裝在托架上,所述托架的下端與第二旋轉監測裝置連接,所述第二旋轉監測裝置的下端與球頭連接,所述球頭與球頭臼配合,所述球頭臼設置在下平臺上,所述第二旋轉監測裝置通過數據線與所述針灸裝置底座中的控制裝置電連接。
所述控制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針灸裝置的底座外殼內的第一微控制器,所述角度監測裝置、第一旋轉監測裝置、第二旋轉監測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電連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還電連接有蜂鳴器、第二電源模塊和第一無線通信模塊,所述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為藍牙模塊,所述第二電源模塊為5伏或6伏電池,所述第一無線通信模塊包括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第一微控制器端和第一無線通信模塊上位機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正芃,未經李正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2934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