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管路預混氣燃燒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29031.1 | 申請日: | 2021-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82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3 |
| 發明(設計)人: | 胡志學;嚴正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胡志學;嚴正文 |
| 主分類號: | F23D14/04 | 分類號: | F23D14/04;F23D14/64;F23D14/7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順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532 | 代理人: | 關健垣;林宏業 |
| 地址: | 5283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管路 預混氣 燃燒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管路預混氣燃燒器,包括設有分氣腔體的火蓋底座,分氣腔體的進氣端連接有至少兩個引射管,通過把混合氣體分別經由多個引射管進入每個分氣腔體內,在固定流量的情況下,混合氣體分散流經多個引射管相當于整體混氣時間延長了多倍,從而使燃氣與空氣混合更加充分,燃燒效果更好,提升產品的能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燃氣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管路預混氣燃燒器.背景技術
燃燒器包括火蓋底座和引射管,火蓋底座設有若干個分氣腔體,現有燃燒器一般會以每個分氣腔體對應設置一個引射管的方式設計,每個分氣腔體在流量固定的情況下,混合氣體經過引射管進入分氣腔體的時間相對較短,容易導致燃氣未經充分混合被燃燒,影響燃燒效率,而且,為了提高氣體混合效果,引射管的內徑需要相對做大,火蓋底座的厚度也需要相對做厚以提高分氣腔體的深度,導致燃燒器整體高度變大,燃燒器對應的燃氣灶也需要加厚,增加了裝配難度,又影響產品美觀。
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多管路預混氣燃燒器,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之一。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多管路預混氣燃燒器,包括設有分氣腔體的火蓋底座,分氣腔體的進氣端連接有至少兩個引射管。
所述分氣腔體的進氣端為沿分氣腔體底面分布的進氣口,進氣口與引射管成組設置,引射管與進氣口逐一對應連接;分氣腔體內設有均流結構。
所述均流結構為設置在分氣腔體內底面的均流斜面,進氣口口徑D與分氣腔體的內腔寬度L相當,均流斜面從進氣口兩側沿分氣腔體的內腔分別傾斜向上延伸而成;相鄰兩個進氣口的兩個均流斜面呈對稱設置,兩個均流斜面的最高端相互交匯構成交匯頂面,分氣腔體內對應進氣口所在位置的上方設有擋氣部。
所述均流結構為對應進氣口所在位置開設在分氣腔體內側壁上的均流凹槽。
所述引射管相互橫向排布在火蓋底座的下方,引射管首端設有呈喇叭形開口的引射進氣端,其開口方向朝前,尾端設有向上延伸的擴散腔,擴散腔尾端形成出氣端。
所述火蓋底座側部設有上進風通道,火蓋底座的底部設有散熱結構,散熱結構從火蓋底座的底部向外傾斜向下延伸形成圍邊,圍邊位于上進風通道下方,所述圍邊底部間隔分布有散熱翅片。
所述引射管之間設有引射座,不同的引射管通過引射座相互連接固定。
所述引射座設置于火蓋底座的下方位置,引射座上設有用于裝配點火針以及熄火保護感應器的裝配座。
所述分氣腔體至少包括由內向外分別形成的內分氣腔和外分氣腔,外分氣腔和內分氣腔分別連接有兩個引射管。
所述火蓋底座的中心位置對應分氣腔體的內側設有中心分氣腔,中心分氣腔連接有單個引射管。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分氣腔體通過設置至少兩個引射管,在燃燒器功率一定的情況下,用兩個以上引射管把燃氣輸送至分氣腔體內,能夠大幅增加整體混氣時間,從而使燃氣與空氣混合更加充分,有助燃燒更充分,從而進一步提升產品的能效,也能夠減小煙氣的產生。
同時,分氣腔體通過兩個以上引射管輸送燃氣后,每個引射管的燃氣流量相對減少,因此引射管的內徑可以在相對縮小的情況下,燃氣與空氣在引射管內依然可以混合充分,引射管的整體厚度減少,使燃燒器整體的厚度變薄,減少燃燒器整體的高度,使其可以適應厚度更薄燃氣灶或者常規傳統的燃氣灶,適用超薄燃氣灶可以提升產品的外觀檔次,使產品具有更高的市場附加價值。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第一新型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一 。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胡志學;嚴正文,未經胡志學;嚴正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290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船舶用貨物存放裝置
- 下一篇:綠色建筑小區雨水收集截污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