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摻量廠拌熱再生瀝青混合料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26187.4 | 申請日: | 2021-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737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1 |
| 發明(設計)人: | 顧興宇;王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26/26 | 分類號: | C04B26/2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 地址: | 211189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摻量廠拌熱 再生 瀝青 混合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摻量廠拌熱再生瀝青混合料制備方法,屬于公路施工材料技術領域。它包括如下步驟:一、RAP料分類定級;二、摻量確定,根據RAP料分類定級結果,不同類不同等級的RAP料采用不同的摻配比例;三、破碎篩分,將RAP料破碎處理,破碎后進行篩分;四、合成級配確定;五、瀝青用量確定,選用高粘高膠改性瀝青,利用馬歇爾試驗方法確定最佳瀝青用量,并在此基礎上增加0.3%的瀝青用量作為最終確定的瀝青用量;六、制備高摻量廠拌熱再生瀝青混合料。本發明大幅度提高了RAP料摻量,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節省投資降低工程造價,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降低運輸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公路施工材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高摻量廠拌熱再生瀝青混合料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RAP料的摻配比例多數為10%-25%,但該摻配比例無法消耗所有RAP料,造成RAP料的過多堆積和廢棄,帶來大量的經濟和環境問題,因此RAP料的超高比例回收(摻量大于40%)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但同時,對于高摻量廠拌熱再生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大量RAP高摻量僅僅局限于理論而忽略了RAP料本身的變異性和質量的控制,也忽視了應用于高速公路上如何保證其長期路用性能的問題。
同時,在實際應用中,廠拌熱再生拌和設備通常都是在已有的拌合樓基礎上改造而來,拌和生產工藝參差不齊,這也使得大多數廠拌熱再生設備難以在保證效率和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基礎上,實現RAP的高比例摻加。因此,如何在我國現有廠拌熱再生設備及生產工藝改進的基礎上,通過正確的再生混合料設計,實現廠拌熱再生的高RAP摻量,并保證和提高再生混合料的長期路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經檢索,中國專利公開號:CN 104926233 A;公開日:2015年09月23日;公開了一種RAP高摻量的瀝青混合料配方以及制造方法,配方組分如下:40%~65%的銑刨舊料;30%~50%的集料;1.5%的礦粉;1.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0.3%的聚酯纖維或玄武巖纖維;2.8%~3.9%的基質瀝青;制造方法如下:(1)預熱銑刨舊料;(2)將預熱后的銑刨舊料加入熱拌鍋中;(3)加入預熱后的集料,同時加入聚酯纖維或玄武巖纖維拌合;(4)加入預熱后的基質瀝青拌和;(5)加入預熱后的礦粉拌和。該申請案的方案雖然相比于現有技術提高了瀝青混合料中RAP料的摻量,但是由于RAP料前期的成分品級不同導致其變異性較大,利用該申請案的方案制得的瀝青混合料性能受回收的RAP舊料品質影響較大,無法有效應用于實際生產施工中。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至少之一,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高摻量廠拌熱再生瀝青混合料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RAP料分類定級,根據RAP料來源、存儲情況和檢測情況不同將RAP料分類,再根據RAP料0.075mm以下含泥量、瀝青含量和瀝青針入度不同將各類RAP料定級;
二、摻量確定,根據RAP料分類定級結果,不同類不同等級的RAP料采用不同的摻配比例;
三、破碎篩分,將RAP料破碎處理,破碎后進行篩分,篩分為粒徑在0~10mm的第一粗集料和粒徑在10~15mm的第二粗集料;
四、合成級配確定,第一粗集料和第二粗集料分別與碎石料及礦粉進行合成級配設計,依次將RAP料、碎石料和礦粉進行篩分,通過調整各檔礦料的用量比例,使合成級配在級配下限和級配上限之間,記錄各組分數據量;
五、瀝青用量確定,選用高粘高膠改性瀝青,利用馬歇爾試驗方法確定最佳瀝青用量,并在此基礎上增加0.3%的瀝青用量作為最終確定的瀝青用量;
六、制備,根據確定好的RAP料摻量、碎石料用量、礦粉用量及瀝青用量,制備高摻量廠拌熱再生瀝青混合料。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高摻量廠拌熱再生瀝青混合料制備方法,可選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2618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