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鼾聲屏蔽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24313.2 | 申請日: | 2021-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664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7 |
| 發明(設計)人: | 董明明;王一桐;林恕鋒;邊越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10K11/178 | 分類號: | G10K11/17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史云聰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鼾聲 屏蔽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鼾聲屏蔽裝置,涉及噪聲控制技術領域,包括殼體、主動降噪元件和白噪聲發生器,殼體的一側開口,開口用于接觸使用者面部,殼體的內腔形成消音腔體,且主動降噪元件和白噪聲發生器均安裝在殼體上,主動降噪元件用于對鼾聲主動降噪,白噪聲發生器用于產生能夠遮蔽主動降噪元件降噪后的微弱鼾聲的白噪聲。該鼾聲屏蔽裝置能夠在保證使用者舒適的前提下,有效進行鼾聲屏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噪聲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鼾聲屏蔽裝置。
背景技術
夜間休息過程中,無論是在集體宿舍還是和家人共處一室,總會有困擾他人正常休息的一大因素——打鼾,長期打鼾不僅會影響他人休息和健康,更有可能造成彼此的矛盾滋生。醫學研究證實,打鼾發生的主要原因為鼻和鼻咽之間、口咽和軟腭之間,以及舌根三處發生狹窄、阻塞,再加上睡眠時咽部肌肉松弛、舌根后墜等導致氣流不能自由通過咽部的氣道,導致咽部軟組織振動,發出一種巨大的鼾聲。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止鼾器包括物理類和刺激類,物理類主要包括止鼾貼和止鼾面罩,其作用機理為利用貼紙或面部松緊帶來封閉嘴巴,以防止打鼾,這種方式對于使用者來說嚴重破壞睡眠舒適性;而各種刺激類的止鼾器,包括但不限于針灸、振動等,使用方式有帶手腕上的、帶耳朵后面的、帶脖子上的,此類患者帶著止鼾器的同時需要配合做腦電圖檢查,可以明顯的看到大腦皮層的覺醒,原理就是你打鼾旁邊人把你叫起來,這樣會打亂睡眠結構,慢性睡眠剝奪,得不償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鼾聲屏蔽裝置,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能夠在保證使用者舒適的前提下,有效進行鼾聲屏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鼾聲屏蔽裝置,包括殼體、主動降噪元件和白噪聲發生器,所述殼體的一側開口,所述開口用于接觸使用者面部,所述殼體的內腔形成消音腔體,且所述主動降噪元件和所述白噪聲發生器均安裝在所述殼體上,所述主動降噪元件用于對鼾聲主動降噪,所述白噪聲發生器用于產生能夠遮蔽所述主動降噪元件降噪后的微弱鼾聲的白噪聲。
優選地,所述殼體的開口處固定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接觸使用者面部。
優選地,所述殼體包括內殼體和外殼體,所述內殼體和所述外殼體均為一端開口,所述外殼體套設于所述內殼體外周,且所述外殼體內壁和所述內殼體外壁之間形成環形間隙,所述環形間隙的兩端封堵,所述環形間隙內填充有吸音元件,所述吸音元件用于屏蔽鼾聲,所述內殼體內腔形成所述消音腔體。
優選地,所述內殼體上靠近開口的一端設有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凸起自所述內殼體的側壁向遠離所述內殼體中心軸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外殼體的開口固定在所述環形凸起上。
優選地,所述吸音元件為吸音海綿;所述密封圈、所述外殼體和所述內殼體均為硅膠材料制成。
優選地,所述殼體的側壁上設有綁扎元件,所述綁扎元件用于將所述殼體固定在使用者面部,并使所述消音腔體與使用者口腔連通。
優選地,所述綁扎元件為松緊帶,所述松緊帶為彈性材料制成,且所述松緊帶的兩端對稱固定在所述外殼體的外側壁上,所述松緊帶用于套在使用者頭部。
優選地,所述主動降噪元件包括采集器、發聲器和控制器,所述采集器和所述發聲器均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采集器用于收集鼾聲,并將鼾聲信號傳輸給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發聲器發出與鼾聲信號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聲信號;所述白噪聲發生器用于發出白噪聲。
優選地,所述殼體的側壁開設有兩個安裝口,兩個所述安裝口內分別用于安裝口氣清新組件和換氣閥,所述口氣清新組件能夠與所述消音腔體連通,并用于向所述消音腔體內通入口氣清新劑,所述換氣閥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采集器檢測到鼾聲信號并傳輸給所述控制器時,所述換氣閥處于關閉狀態,所述采集器檢測不到鼾聲信號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換氣閥開啟,并使所述換氣閥連通所述消音腔體與外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理工大學,未經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2431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