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空調換熱結構、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調外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22563.2 | 申請日: | 2021-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024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杜輝;蘇玉海;江標;陳澤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5B5/00 | 分類號: | F25B5/00;F25B6/00;F25B41/20;F25B41/30;F25B49/02;F24F1/0063;F24F1/16;F24F3/06;F24F13/30;F24F11/70;F24F11/64;F24F11/46;F24F11/41;F24F11/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 地址: | 51907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調換 結構 空調 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種空調換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兩個換熱模塊,所述至少兩個換熱模塊之間的串并聯關系可調整;
針對包括兩個換熱模塊的情況,第一換熱模塊的第一端通過第一節流裝置連接至第二換熱模塊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換熱模塊的第一端還連接至所述空調換熱結構的第一接口;
所述第一換熱模塊的第二端通過第二節流裝置連接至所述空調換熱結構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換熱模塊的第二端還通過第三節流裝置連接至所述第二換熱模塊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換熱模塊的第二端連接至所述空調換熱結構的第二接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換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換熱模塊均包括至少一個換熱器,當所述換熱模塊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換熱器時,所述兩個或兩個以上換熱器相并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換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換熱結構的第一接口通過第四節流裝置連接至室外機或室內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換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換熱結構的第二接口直接連接至壓縮機的排氣口,或者,所述空調換熱結構的第二接口通過四通閥連接至壓縮機。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換熱結構,其特征在于,任意兩個換熱模塊的換熱面積之比滿足:最大換熱面積/最小換熱面積≤9。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換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兩個換熱模塊共用風機。
7.一種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空調內機以及至少一個空調外機,所述空調內機或所述空調外機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空調換熱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空調系統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所述空調內機時,每個所述空調內機都通過各自對應的第四節流裝置連接至所述空調外機中的室外換熱器。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空調系統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空調外機時,所述兩個或兩個以上空調外機相并聯。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外機中包括至少一個壓縮機。
11.一種空調系統控制方法,所述空調系統的內機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空調換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檢測所述空調系統的運行模式;
根據所述運行模式確定第一換熱模塊和第二換熱模塊的連接關系和運行狀態;
根據所述連接關系和所述運行狀態控制第一節流裝置、第二節流裝置、第三節流裝置和第四節流裝置執行對應的操作。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運行模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高頻制冷模式、低頻制冷模式、部分制冷模式、除濕再熱模式和二次除濕模式;在所述空調換熱結構的第二接口通過四通閥連接至壓縮機時,所述運行模式還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高效制熱模式、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所述運行模式確定第一換熱模塊和第二換熱模塊的連接關系和運行狀態,包括:在所述運行模式為高頻制冷模式時,所述第一換熱模塊和所述第二換熱模塊并聯連接,所述第一換熱模塊和所述第二換熱模塊進行制冷;
根據所述連接關系和所述運行狀態控制第一節流裝置、第二節流裝置、第三節流裝置和第四節流裝置執行對應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節流裝置和所述第二節流裝置開啟,所述第三節流裝置關閉,所述第四節流裝置進行節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2256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