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線充電器及其充電線圈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22422.0 | 申請日: | 2021-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867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吳涌濤;邵禮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勁芯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50/40 | 分類號: | H02J50/40;H02J50/00;H02J50/10;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廣東良馬律師事務所 44395 | 代理人: | 馬戎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線 充電器 及其 充電 線圈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線充電器及其充電線圈結構。其中,充電線圈結構,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上設置有若干發射線圈,所述發射線圈按至少兩層交叉疊置,每一發射線圈至少同時與兩個發射線圈相交。本發明通過交叉疊置的線圈結構,在充電時電子終端無論放在無線充電器部件均能有效的充電,實現了充電智能定位,而且線圈交叉設置的方式也有利于增加充電面積,能解決傳統無線充電難對準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充電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無線充電器及其充電線圈結構。
背景技術
無線充電器利用電磁感應技術對電子終端充電,它不需要電源線,依靠電磁波傳播,然后將電磁波能量轉化為電能,最終實現無線充電。
現有的無線充電器一般一次只能對一個電子終端充電,為了實現無線充電器同時給多個終端充電,及自由放電子終端的目的,可采用多線圈平鋪結構。
現有的充電線圈結構如圖1所示,單線圈內徑為5mm,外徑為40mm,其線圈的內徑小,且一般采用一層平鋪結構,并使相鄰線圈緊靠排列,充電器上電后,電流流經線圈,并在線圈周圍產生感應磁場,由于相鄰導線磁場磁力線的方向是相反的(如圖2所示),會造成線圈R外-R內(如圖1)區域的磁場盲區。換句話說,線圈外徑到內徑的區域內,線圈產生的磁場會相互抵消,這片區域越大線圈是盲區越大,其充電效率低下。
部分無線充電器采用兩層層疊結構,每一層線圈的線圈匝數都相同,由于各層線圈離隔磁片的距離不同,這會造成上下層線圈的實際感會不同,造成各層線圈一致性不好,給無線充電功率傳輸控制造成困難。
因而現有技術還有待改進和提高。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線充電器及其充電線圈結構,能提高無線充電效率及充電智能定位。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無線充電器的充電線圈結構,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上設置有若干發射線圈,所述發射線圈按至少兩層交叉疊置,每一發射線圈至少同時與兩個發射線圈相交。
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發射線圈鋪設為三層以上,每一發射線圈至少同時與三個線圈相交。
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發射線圈的電感值由下層至上層依次變小。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發射線圈的外徑為內徑的2-4倍。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發射線圈排列為三行,每一行發射線圈均勻排列。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第一行的發射線圈與第三行對稱排列,第二行的發射線圈與其周邊的發射線圈相交。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中層、下層的發射線圈均為7個,上層的發射線圈為8個。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上層、中層的發射線圈均為6個,下層的發射線圈為7個。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每一層的發射線圈間隔設置,相鄰3個發射線圈的中心點的連線為等邊三角形。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無線充電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置有充電線圈結構。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的無線充電器的充電線圈結構,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上設置有若干發射線圈,所述發射線圈按至少兩層交叉疊置,每一發射線圈至少同時與兩個發射線圈相交,本發明通過交叉疊置的線圈結構,在充電時電子終端無論放在無線充電器部件均能有效的充電,實現了充電智能定位,而且多層線圈交叉設置的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充電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充電線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無線充電器多充電線圈時,相鄰導線磁場相互抵消的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勁芯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勁芯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224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發電機護環相控陣超聲檢測用試塊
- 下一篇:半導體激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