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米級多孔銅箔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22291.6 | 申請日: | 2021-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890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韓曉剛;徐宏剛;楊超;白宇鴿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5D1/04 | 分類號: | C25D1/04;C25D1/2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 地址: | 710049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米 多孔 銅箔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米級多孔銅箔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對鈦片進行預處理,然后將光刻膠均勻涂布在鈦片上,將具有多孔矩陣形狀的掩模版放置在鈦片上進行光刻處理;然后對鈦片進行顯影處理;將顯影處理后的鈦片作為電鍍陰極基底放入電鍍液中進行電鍍;再將銅箔從鈦片上剝下;制得微米級多孔銅箔。本發明方法光刻的設備、電解的設備、條件簡單,原材料易取,操作工藝簡單,時間短,鈦基底作為模板可重復使用,適宜大規模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箔制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米級多孔銅箔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銅箔是鋰電池負極集流體關鍵材料,對電池能量密度等性能有著重要影響,約占鋰電池成本的5%~8%,在當前電池行業提質降本的大背景下,超薄化、超輕化、高端化的新型負極集流體的研究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多孔銅箔具有巨大的表面積,一方面能夠承載更多的負極活性物質,從而增大電池的容量;另一方面可以為電極反應提供更大的反應界面來提升電池的功率。而且,鋰電用多孔銅箔相對于普通銅箔質量更輕,則相應的電池質量也將約輕,不僅能夠有效降低銅箔原材料成本,還能將整個電池的能量密度從器件角度有所提升。
多孔銅的制備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去合金化法、粉末冶金法、溶膠凝膠法和氫氣泡模板法等。去合金化法、粉末冶金法、溶膠/凝膠法等均能成功制得高孔隙率的多孔銅材料,但其操作和制備過程都比較繁瑣,孔的大小和分布密度很難控制,一致性也難以保證,所得多孔銅箔機械強度差或制備成本高。
總之,目前這幾種方法制備的多孔銅箔無法達到相關行業使用要求,或成本較高,工藝較為復雜,對環境不友好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微米級多孔銅箔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多孔銅箔的微觀結構為數個大小均等的圓孔構成的矩陣,具有45~50微米的孔徑及10~100微米的孔間距,銅箔厚度為10~20微米;相對于氫氣泡模板法等方法制備出的多孔銅箔具有更佳的機械性能。
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微米級多孔銅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對鈦片進行預處理,然后將光刻膠均勻涂布在鈦片上,將具有多孔矩陣形狀的掩模版放置在鈦片上進行光刻處理;然后對鈦片進行顯影處理;
S2、將步驟S1顯影處理后的鈦片作為電鍍陰極基底放入電鍍液中進行電鍍;再將銅箔從鈦片上剝下;制得微米級多孔銅箔。
具體的,步驟S1中,預處理具體為:
對鈦片進行拋磨處理;然后用無水乙醇和蒸餾水清洗,然后對清洗后的鈦片用等離子氧處理2次,每次處理3~4min,最后控制溫度90~98℃對鈦片進行烘干處理。
具體的,步驟S1中,光刻處理的厚度為20微米,光刻時間為35~40s。
具體的,步驟S1中,顯影處理使用的溶液為濃度5%的NaOH溶液。
進一步的,顯影處理后對鈦片進行烘干處理,烘干處理的溫度為90~98℃。
具體的,步驟S2中,電鍍處理的時間為450~600s。
具體的,步驟S2中,電鍍液包括濃度80~100g/L的無水硫酸銅溶液,濃度110~130g/L的硫酸和濃度25~35mg/L的明膠。
具體的,步驟S2中,將銅箔從鈦片上剝下后先進行清洗和干燥處理,銅箔從鈦片上剝下先用蒸餾水清洗2~3次,然后放入60℃真空干燥相中干燥。
本發明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微米級多孔銅箔,其特征在于,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備而成,微米級多孔銅箔為厚度10~20微米的矩形結構,矩形結構上間隔設置有多個大小均等的圓孔,圓孔的孔徑為45~50微米,孔間距為10~100微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2229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