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氧化的綠茶炒制設備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18287.2 | 申請日: | 2021-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423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虞建鳳;任逸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紹興市上虞區鳳茗茶果專業合作社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紹興市寅越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陳彩霞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紹***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氧化 綠茶 設備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種防氧化的綠茶炒制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帶有進氣口(11)和出氣口(12)的低氧箱(1)、進氣泵(2)、抽氣泵(3)、降氧裝置(4)、炒筒(5)、電機一(7)、筒蓋(9)、兩個環架(13)、六個壓輥(14)、電機二(17),所述降氧裝置(4)能夠生成二氧化碳,所述進氣泵(2)、降氧裝置(4)、進氣口(11)依次相連,所述抽氣泵(3)與出氣口(12)相連,所述筒蓋(9)與炒筒(5)的一端可拆卸式相連,所述炒筒(5)遠離筒蓋(9)的一端樞接在低氧箱(1)內,所述電機一(7)設置在低氧箱(1)上且與炒筒(5)相連,所述炒筒(5)上開設有致密的透氣孔(6),所述炒筒(5)上環向開設有容置槽,容置槽內設置有加熱網(10),六個壓輥(14)樞接在兩個環架(13)之間且繞其中心等角度分布,遠離筒蓋(9)一側的環架(13)樞接在炒筒(5)內,所述壓輥(14)環向與炒筒(5)的內壁相對應,與筒蓋(9)相近一側的環架(13)上設置有花鍵套(15),所述筒蓋(9)上樞接有與花鍵套(15)相適配的花鍵軸(16),所述電機二(17)設置在筒蓋(9)上且與花鍵軸(16)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氧化的綠茶炒制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炒筒(5)上的透氣孔(6)呈若干排狀繞炒筒(5)中心等角度分布,每一排透氣孔(6)上均設置有導流管(8),所述導流管(8)朝向炒筒(5)的旋轉方向彎曲形成弧形結構,所述炒筒(5)的旋轉方向朝向進氣口(1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氧化的綠茶炒制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氧裝置(4)包括降氧箱(41)、溶液桶一(42)、溶液桶二(43)、攪拌槳(44)以及電機三(45),所述溶液桶一(42)內裝有濃硫酸溶液,所述溶液桶二(43)內裝有碳酸氫鈉溶液,所述降氧箱(41)的前后兩端分別連接進氣泵(2)和進氣口(11),所述溶液桶一(42)、溶液桶二(43)均設置有降氧箱(41)上且與其連通,所述攪拌槳(44)樞接在降氧箱(41)內,所述電機三(45)設置在降氧箱(41)上且與攪拌槳(44)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氧化的綠茶炒制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炒筒(5)與筒蓋(9)相對應的開口處設置有六個定位孔(18),六個定位孔(18)與內六角狀的花鍵套(15)六邊均相對應,所述筒蓋(9)上設置有六個與定位孔(18)螺紋連接的定位栓(19)。
5.一種防氧化的綠茶炒制設備的使用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待炒的茶葉放入炒筒中,并蓋上筒蓋;
步驟二:進氣泵和出氣泵同時運行,使低氧箱內形成通氣回路,同時開啟裝有濃硫酸溶液的溶液桶一和裝有碳酸氫鈉溶液的溶液桶二,使兩者在降氧箱內反應形成二氧化碳氣體,空氣伴隨著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低氧箱內,增大了低氧箱內的二氧化碳的覆蓋面積,同時降低了氧氣含量;
步驟三:電機一驅動帶動炒筒內的茶葉轉動,電機二驅動帶動若干壓輥在炒筒內環向轉動,同時與炒筒內壁上的茶葉擠壓自轉,壓輥對茶葉進行翻炒和壓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紹興市上虞區鳳茗茶果專業合作社,未經紹興市上虞區鳳茗茶果專業合作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1828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