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粘彈性流體中顆粒高效分離的微流控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315052.8 | 申請日: | 2021-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21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范亮亮;趙亮;趙宏;田壯壯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L3/00 | 分類號: | B01L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崔方方 |
| 地址: | 710049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粘彈性 流體 顆粒 高效 分離 微流控 裝置 | ||
1.一種用于粘彈性流體中顆粒高效分離的微流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蓋片層(9)和蓋片層(9)底端上設置的載片(10);
蓋片層(9)的底端端面上開設盲道,盲道包括依次連通的加液區(qū)(1)、微納米顆粒富集通道(2)、第一擴張區(qū)(3)以及第二擴張區(qū)(5),第二擴張區(qū)(5)遠離第一擴張區(qū)(3)的一端上設置若干微納米顆粒收集區(qū);定義加液區(qū)(1)至第二擴張區(qū)(5)的方向為正方向,微納米顆粒富集通道(2)沿正方向上截面寬度逐漸減小;蓋片層(9)的底端端面上還設置結構體(4),結構體(4)一端位于第一擴張區(qū)(3)的內部,另一端位于第二擴張區(qū)(5)內部,結構體(4)沿正方向上寬度先增加后減小,且最大寬度位于第一擴張區(qū)(3)與第二擴張區(qū)(5)的連接處,結構體(4)的表面與載片(10)的表面連接;所述蓋片層(9)上開設與加液區(qū)(1)以及若干微納米顆粒收集區(qū)分別連通的若干通孔;
所述第一擴張區(qū)(3)與第二擴張區(qū)(5)的連接處與結構體(4)之間的間隙尺寸為待分離最大顆粒粒徑的1~2倍;
所述第一擴張區(qū)(3)沿正方向上寬度先增加再減小或逐漸減小;所述結構體(4)位于第一擴張區(qū)(3)內部的一端的端部結構為尖角、圓弧或平直形狀。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粘彈性流體中顆粒高效分離的微流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擴張區(qū)(3)靠近第二擴張區(qū)(5)的一端上設置相連通的第一顆粒分離區(qū)(11)和第二顆粒分離區(qū)(12);
第一擴張區(qū)(3)通過第一顆粒分離區(qū)(11)和第二顆粒分離區(qū)(12)與第二擴張區(qū)(5)連通,結構體(4)的最大寬度位于第二顆粒分離區(qū)(12)與第二擴張區(qū)(5)的連接處,第一顆粒分離區(qū)(11)沿正方向上截面寬度先增大再減小,第二顆粒分離區(qū)(12)沿正方向上截面寬度逐漸減小;
第二顆粒分離區(qū)(12)與第二擴張區(qū)(5)的連接處與結構體(4)之間的間隙尺寸為待分離最大顆粒粒徑的1~2倍。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粘彈性流體中顆粒高效分離的微流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擴張區(qū)(3)與第一顆粒分離區(qū)(11)的連接處與結構體(4)之間的間隙尺寸為待分離最大顆粒粒徑的1~2倍。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用于粘彈性流體中顆粒高效分離的微流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納米顆粒富集通道(2)、第一擴張區(qū)(3)與結構體(4)均沿蓋片層(9)正方向上的中心線對稱,且微納米顆粒富集通道(2)、第一擴張區(qū)(3)與結構體(4)的中心線重合。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用于粘彈性流體中顆粒高效分離的微流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體(4)位于第二擴張區(qū)(5)內部的一端的端部結構為尖角、圓弧或平直形狀。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用于粘彈性流體中顆粒高效分離的微流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為圓柱形孔。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用于粘彈性流體中顆粒高效分離的微流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片層(9)和載片(10)材料為紙、硅、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8.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用于粘彈性流體中顆粒高效分離的微流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片層(9)和載片(10)通過3D打印、刻蝕或翻模一體成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1505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