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極小種群植物茶果樟種子實生苗育苗技術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06143.5 | 申請日: | 2021-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310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1 |
| 發明(設計)人: | 楊建榮;吳翠芬;字利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龍縣漕澗林場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紅河州專利事務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躍平 |
| 地址: | 672711 云南省大***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極小 種群 植物 茶果樟 種子 實生苗 育苗 技術 | ||
1.一種極小種群植物茶果樟種子實生苗育苗技術,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步驟:
(1)種子收集與準備:在茶果樟自然種群分布地收集自然掉落的成熟果實,人工擠壓去除假種皮后獲得種子,所獲種子隨采隨播或放通風處涼干備用;
(2)苗床準備:用腐殖土與沙壤土的混合土作基質,并用多菌靈拌土消毒,所得基質于溫室內制作苗床,澆透水備用;
(3)播種:播種前干種需清水浸種,鮮種不用,播種時在苗床上開溝,種臍朝下種于溝內,一溝一行,播完土壤覆蓋,待整床播種結束,整平、覆蓋松針或落葉;
(4)幼苗建成與移栽:保持室內溫度10~28℃、空氣濕度50~70%、土壤濕度30~40%,常規管理18~20周后種子萌芽,同時撤除苗床覆蓋物;待幼苗長至4~5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移植,移植基質同播種基質,濕度和溫度同播種期,移植幼苗于營養袋內,置于溫室養護8周后再移至室外煉苗26周,待真葉長出10片以上、苗高達30cm時供野外移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極小種群植物茶果樟種子實生苗育苗技術,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基質的腐殖土:沙壤土 = 1:0.5~1.5,以腐殖土:砂壤土=3:1最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極小種群植物茶果樟種子實生苗育苗技術,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多菌靈用有效成分含量50%可濕性粉劑的多菌靈,按180g/m3拌土消毒;所述苗床制作成10m×1m×0.15m的高床,澆透水備用,土壤濕度以用手抓起來能攥成團 、放下能散開為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極小種群植物茶果樟種子實生苗育苗技術,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干種清水泡種不少于24小時。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極小種群植物茶果樟種子實生苗育苗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種時在苗床上開溝,具體是順苗床寬開寬6~7cm、深5~6cm的平行溝,按種間距1~1.5cm溝內點播,一溝播一行,播完一行再翻回溝外土壤覆蓋,覆土厚2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極小種群植物茶果樟種子實生苗育苗技術,其特征在于松葉或落葉覆蓋的葉層密度,以不見土為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極小種群植物茶果樟種子實生苗育苗技術,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第一次移植后,保持室內溫度10~28℃、空氣濕度50~70%、土壤濕度30~40%養護4周,再移至室外煉苗;所用營養袋為14×16塑料袋,每袋移栽1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龍縣漕澗林場,未經云龍縣漕澗林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06143.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