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移動式泥漿車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06007.6 | 申請日: | 2021-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872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蹇祥順;武群山;馮豪;謝公展;黃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04 | 分類號: | E04G2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蘆玲玲 |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移動式 泥漿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移動式泥漿車,該泥漿車包括:駕駛車體;泥漿箱,設置在駕駛車體上且位于駕駛車體的駕駛位的后側,用以盛放泥漿;比重檢測組件,設置在泥漿箱內,用以檢測泥漿箱內泥漿的泥漿比重,并在泥漿的泥漿比重不在預設泥漿范圍內時進行報警提示;攪拌器,設置在泥漿箱內,用以對泥漿箱內的泥漿進行攪拌。本發明通過駕駛車體上的泥漿箱盛放泥漿,以便于泥漿的移動和施工;通過比重檢測組件檢測泥漿箱內泥漿的泥漿比重,并在泥漿的泥漿比重不在預設泥漿范圍內時進行報警提示,進而根據提示進行泥漿的調配,從而確保泥漿施工的質量;通過攪拌器對泥漿箱內的泥漿進行攪拌,減少人工攪拌花費的時間和人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支護體系施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可移動式泥漿車。
背景技術
近年來,工人群體老年化嚴重,將來的施工可能更普遍地推行機械化施工,而現在泥漿池多為就地挖土砌磚搭建,換場地作業又要重新搭建,費時費力,針對泥漿需求較少的類如止水樁引孔等施工十分不利。雖然現在行業中已有較多泥漿池改造技術,但未有一種真正實現節約人工提高效率的方法。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可移動式泥漿車,旨在解決現有泥漿池使用不便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且致使施工效率低的問題。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可移動式泥漿車,該泥漿車包括:駕駛車體;泥漿箱,設置在所述駕駛車體上且位于所述駕駛車體的駕駛位的后側,用以盛放泥漿;比重檢測組件,設置在所述泥漿箱內,用以檢測所述泥漿箱內泥漿的泥漿比重,并在泥漿的泥漿比重不在預設泥漿范圍內時進行報警提示;攪拌器,設置在所述泥漿箱內,用以對所述泥漿箱內的泥漿進行攪拌。
進一步地,上述可移動式泥漿車,所述比重檢測組件包括:過輕檢測件,用以檢測所述泥漿箱內的泥漿比重是否小于預設泥漿范圍的最小值;過重檢測件,用以在所述泥漿箱內的泥漿比重是否大于預設泥漿范圍的最大值;報警器,分別與所述過輕檢測件、所述過重檢測件相連接,用以當所述過輕檢測件檢測到所述泥漿箱內的泥漿比重小于預設泥漿范圍的最小值且時間超過預設時間時,進行報警,并當所述過重檢測件檢測到所述泥漿箱內的泥漿比重大于預設泥漿范圍的最大值且時間超過預設時間時,進行報警。
進一步地,上述可移動式泥漿車,所述過輕檢測報警件包括:過輕檢測腔位,設置在所述泥漿箱的上部且與所述泥漿箱相連通,以使所述泥漿箱內的泥漿流動至所述過輕檢測腔位內;過輕密度球,設置在所述過輕檢測腔位內,在所述泥漿箱內泥漿的泥漿比重小于預設泥漿范圍的最小值時,所述過輕密度球下沉至所述過輕檢測腔位的底部;過輕觸碰感應器,設置在所述過輕檢測腔位的底部上,用以感應所述過輕密度球,并在感應到所述過輕密度球的持續時間大于超過預設時間時,發送過輕報警信號給報警器。
進一步地,上述可移動式泥漿車,所述過重檢測報警件包括:過重檢測腔位,設置在所述泥漿箱的下部且與所述泥漿箱相連通,以使所述泥漿箱內的泥漿流動至所述過重檢測腔位內;過重密度球,設置在所述過重檢測腔位內,在所述泥漿箱內泥漿的泥漿比重大于預設泥漿范圍的最大值時,所述過重密度球上浮至所述過重檢測腔位的頂部;過重觸碰感應器,設置在所述過重檢測腔位的頂部上,用以感應所述過重密度球,并在感應到所述過重密度球的持續時間大于超過預設時間時,發送過重報警信號給報警器。
進一步地,上述可移動式泥漿車,所述報警器還用以當所述過輕檢測件檢測到所述泥漿箱內泥漿的泥漿比重小于預設泥漿范圍的最小值且持續時間超過預設時間時,進行聲音報警和第一燈光閃爍報警;所述報警器還用以當所述泥漿箱內泥漿的泥漿比重大于預設泥漿范圍的最大值且持續時間超過預設時間時,進行聲音報警和第二燈光閃爍報警;所述第二燈光顏色與所述第一燈光顏色不同。
進一步地,上述可移動式泥漿車,所述泥漿箱上還連接有泥漿回收組件,用以回收使用后的泥漿。
進一步地,上述可移動式泥漿車,所述泥漿回收組件包括:導管,第一端連接在所述泥漿箱的入箱口處;回收泵,設置在所述導管的第二端,用以將使用后的泥漿泵入至所述導管內以回收至所述泥漿箱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0600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