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多功能暹羅芽孢桿菌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05346.2 | 申請日: | 2021-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510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3 |
| 發明(設計)人: | 彭霞薇;張宇;汪允盛;周金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01N63/22;A01P3/00;A01P1/00;A01P21/00;A01G22/60;C12R1/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本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39 | 代理人: | 劉江良 |
| 地址: | 10008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功能 暹羅 芽孢 桿菌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株暹羅芽孢桿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微生物領域,尤其涉及一株多功能暹羅芽孢桿菌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一種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產籽能力強、種籽出油率高,牡丹籽油中富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α-亞麻酸高于40%,是橄欖油的40倍,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發布第9號公告批準牡丹籽油為新資源食品。目前,油用牡丹已在我國山東、河南、山西、甘肅等地大面積種植。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以及種植年限的增加,油用牡丹受土傳病害的影響日益嚴重,其中主要的土傳病害—根腐病的蔓延影響了油用牡丹的產量與品質。
根腐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嚴重危害果樹、作物和蔬菜等多種植物,如蘋果樹、大豆、辣椒等。引起根腐病的病原菌包括多個種屬,其中主要是由鐮刀菌屬(Fusariumspp.)引起,如F.verticillioides引起花生根腐病菌、F.oxysporum和F.graminearum引起大豆根腐病菌、F.solani引起黃瓜、辣椒根腐病菌等。牡丹根腐病發病初期,根皮上出現不規則的黑斑,不斷發展,導致根部全部變黑腐爛,造成地上部分長勢衰弱,葉片發黃;嚴重時葉片、枝條枯死,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造成整株死亡。通過對典型病株中分離病原菌進行鑒定發現,病原菌主要為F.solani(茄腐皮鐮刀菌),同時存在少數F.oxysporum (尖孢鐮刀菌)。關于牡丹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是以化學藥劑為主,農藥的大量施用不僅引起食品安全問題,而且也會造成環境污染。生防微生物制劑的使用具有環境友好的優勢日益得到人們的認可,這些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類(如木霉、青霉等)、放線菌類(如鏈霉菌)、細菌類(如芽孢桿菌、假單胞桿菌等)。
研究表明,生防菌可以分泌抗菌物質來抑制菌病原菌的生長,也可產生某些物質來促進植株的生長,從而提高植株的免疫力,減輕病害的發生。而細菌中芽孢桿菌(Bacillus spp.)因能產生芽孢抵抗惡劣的條件,且繁殖速度快,易在植物根際定殖等優點被廣泛應用。目前篩選到的具有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芽孢桿菌包括枯草芽孢桿菌(B.subtilis)、解淀粉芽孢桿菌(B.amyloliquefaciens)、巨大芽孢桿菌(B.megaterium)、貝萊斯芽孢桿菌(B.velezensis)、暹羅芽孢桿菌(B.siamensis)等。其中,暹羅芽孢桿菌是2010 年首次報道分離于泰國腌制螃蟹中的芽孢桿菌的一個新種,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該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表現出較好的效果。中國專利(公開號:CN105505834A)公開了一株防治梨輪紋病和軟腐病的暹羅芽孢桿菌及其應用,該發明菌株從萊陽梨果皮中分離獲得且對多種植物病原菌具有廣譜抗性;中國專利(公開號:CN108034618A)公開了一株從健康仔豬的新鮮糞樣中分離獲得的暹羅芽胞桿菌,其具有對多種植物病原菌(包括煙草赤星病菌、辣椒膠孢炭疽菌、黃瓜疫病菌、水稻白葉枯病菌以及黃瓜角斑病菌)的拮抗效果,由此說明暹羅芽孢桿菌在多種病害防治方面具有較好的應用潛力。同時上述專利結果也表明,同暹羅芽孢桿菌不同菌株對不同病原菌的拮抗效果存在較大差別,因此在應用暹羅芽孢桿菌作為生防制劑的過程中,需要繼續篩選更多能夠防治其他病害的菌株,為該菌的應用提供更豐富的菌種資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林業大學,未經北京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0534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